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

    共绘美好家园

    ——中青年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展启幕

    作者:本报记者 田呢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1日 09版)

        农家(油画) 杨继锋

        风景写生(油画) 孙景

        廊桥(油画) 陈晓蕾

        月山雨霁(油画) 黄胜贤

        廊桥旧梦(油画) 马万东

        故园(油画) 韩克伟

        家园(油画) 刘文沫

        【艺境观象】  

        由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向人民汇报——30位中青年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作品展”近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拉开帷幕,30位美术家的236幅作品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据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介绍,今年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进行了有益探索,中国美协组织多期多批美术家集中到浙江丽水地区,到独具韵味的古堰画乡采风写生,此次参展的30位中青年美术家,就是其中极具特点的一批。他们具有鲜明的共性,长期扎根生活,其作品内涵是经过长久观察后对生命、生活的一种提炼。他们在情感上是质朴而丰厚的,在创作语言上是独到而多元的。徐里强调,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准则没有变。没有人民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的滋养启发,不可能催生优秀的作品。

        情景交融的真切体验对画家来说至关重要。新文艺群体美术工作者刘文沫的作品《家园》捕捉住山乡那片未曾被现代文明改变的故土。阳光、绿树和村舍,在作者独具艺术个性的绘画语言中充满暖意。刘文沫谈到,情景交融的真切体验可以激发表达的欲望,提升心、眼、手的协调能力。在画室中很难产生对“此情此景”的真切感受。作为年青一代,更应主动走出“舒适区”,让火热的生活、壮美的自然为创作注入活力。他认为,尽管画家们创作风格多样,但作品关注当代社会生活、描绘社会风貌和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体察人间百态却是共识。

        徐晓伟的作品通过色调变幻和笔触写意呈现出一种浪漫、温暖的诗意。她的大色块和大笔触在概括之中体现出一种女性的温情,对于用笔的强化,显示出某种表现性的倾向。在谈到自己创作的《美丽庆元》系列油画作品时,徐晓伟表示,在青山绿水中,大自然的质朴气息扑面而来,满眼的绿色充满生机,风声、雨声、鸟鸣声和古老的建筑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纯净与历史的厚重,这种真切的感受对创作帮助很大。

        工笔人物画家孙震生以水彩画的方式描绘了乡村门锁,试图将工笔融入水彩进行审美语言的转换;骆献跃的水彩画对丽水庆元丛林与老屋的描写,减弱了色彩饱和度,但依然弥散出浓郁的乡情;黄胜贤的油画作品将平凡小景画出色彩的诗意,厚实的笔触增添了写实魅力;马万东的油画作品中近于黄昏的褐色调与叠加的色块营造出乡村意境独有的凝固感……这些作品,正是艺术家的积累在不断回到对人民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中时,所激发出的充满火花与灵感的艺术创造。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认为,不论国画家、油画家还是水彩画家,他们在写生创作中都共同呈现出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意象思维。但意象思维并不意味着远离审美对象,艺术家们从都市“出走”并“闯入”自然与人文的生态“桃花源”,这不仅是他们艺术积累的一个必要片断,而且这个感受片断还将在他们艺术创作的母体里持续发酵,为他们酝酿更加香醇而浓厚的艺术浆果。

        这些中青年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是中华大地千万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走进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他们努力用充沛的情感提升艺术创作的高度,力求用现实的关切推动艺术不断向前拓展。中国美协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鼓励更多的美术工作者走出画室,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倾心倾力投身创作。

        (本报记者 田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