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一群平凡的人,他们没有丰功伟绩,却默默践行道德的义举、传递道德的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符号。在全社会弘扬好人文化、倡导文明风尚的今天,如何将身边的榜样力量转化为更多人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是值得媒体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方向。
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节目《秘密大改造》则以匠心设计致敬长期以来无私奉献社会的榜样人物,改善他们的居住体验,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每期节目都会邀请一位顶尖设计师走进普通民居,进行为期14天的全屋免费改造。正如一些观众所言:“让好人有好报,好人才有底气,社会才有正气”。《秘密大改造》不仅细腻刻画了好人群像,传播他们的动人事迹,也带着全社会的关爱去温暖好人,涵养“好人生态”,营造全体大众崇德向善的氛围。
近年来,家装综艺逐步从关注改造后的视觉反差,回归到改善人物的生活状态上来。相比之下,《秘密大改造》将焦点放在了那些默默服务社会的榜样人物身上,将家居改造的对象选定为他们,放大了人文关怀和公益属性。
节目开播以来,每一期主人公的故事都令人肃然起敬。这些活跃在我们身边的榜样,折射着中国大地的人性光辉。他们扎根于各行各业,鞠躬尽瘁:37岁的乡村女教师兰全翠,在患上尿毒症之后带病工作14年,始终乐观面对生活、热情投入工作,“我所教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儿女”;哪怕轮渡正在淡出城市的视线,趸船水手蔡从明忍受辛苦、枯燥与清贫,一干就是34年,不邀功、不抱怨,以他人的安全为己任;火箭固体发动机药面整形师徐立平入厂30多年,一直在刀尖上与“死神”过招,他不惧危险、兢兢业业,被誉为“雕刻火药的航天大工匠”;21年的消防生涯里,江永木载誉无数,他是人民群众危难时刻翘首以盼的救火英雄,是灭火一线战士的英勇榜样。他们满怀热忱奉献社会,不计回报:70岁的成都老人刘道笠热心打理“奶奶厨房”,为社区老人做饭、送饭,陪他们聊天、休闲,好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走出双眼病变的人生打击,刘京川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教会更多和他一样的视障人士生存的本领,积极活成了他人的“明灯”;带着对荆楚文化的满腔热爱,70岁的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讲解员胡昇每年工作1000小时,累积服务50万人次,希望更多人爱上国宝、热爱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通过央视财经频道的平台效应,这些生动可敬的榜样人物作为节目的关爱对象,从幕后走到台前,《秘密大改造》无形中也成了中国故事、百姓情怀的讲述者——节目所走进的每一间房子里,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有故事,亦有温度。
榜样人物的事迹有很多讲法,《秘密大改造》选择以家为切口,还原他们生活的酸甜苦辣。许多镜头让人过目难忘:在阴暗狭窄的房间里,他们把餐桌当成办公桌,忍受闷热、潮湿;在简陋的环境里备课、学习;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他们将原本就很拥挤的房间腾挪出来放置教学的书籍、样品,或是开辟区域为社区老人构建活动空间……节目中,被问及居家环境时,他们谈及的就是有愧于家人,无暇去为他们提供家居改善。
这些破败的、狭窄的、陈旧的居家环境,深深击中了观众的心。同时,这些家庭所展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又极具感染力,夫妻之间的伉俪情深、对长辈的孝心、对孩子的关切……情感的发酵自然而然卷入了观众对于改造的期待。
能让好人“居有所乐”,在焕然一新中三冬暖、春不寒,更多的爱与暖也会因此聚沙成塔,激发更多人对美好的向往、对美德的恪守。若想让“一花引来百花开”,就不能让好人流血流汗又流泪。当下,全社会都在积极推崇让“好人有好报”成为一种暖心的传承。《秘密大改造》用实际行动向榜样人物送去关爱,以设计匠心致敬赤子之心、播撒人间真情。
(作者:易军,系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