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郭滴人:点点滴滴为人民

    作者:陈弘毅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7日 04版)

        郭滴人像 新华社发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福州10月16日电(记者陈弘毅)在革命老区福建龙岩市郊的龙门镇,一处雅致的小院坐落河畔。这是闽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郭滴人同志的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大门,两株翠柏挺立左右,一块记载郭滴人生平事迹的青色大理石碑出现在正前方。在29岁的短暂一生里,他用生命在中国的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郭滴人的儿子郭壮友老人已经步履蹒跚。在他的记忆里,“父亲”一词最初只是自己尚在襁褓之时,为了革命事业毅然转身远去的一个模糊背影。

        “我的养父张清海是父亲的老战友。在我很小的时候,养父就告诉我,在我不满周岁时,父亲便将我托付给了他,自己跟着大部队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郭壮友说。

        长大后,郭壮友在养父等人的帮助下,先后拜访了邓子恢、张鼎丞等革命老前辈,听他们讲述父亲当年在闽西开创苏区的故事。“父亲”这个形象逐渐在他的脑海中丰满伟岸起来,父亲的事迹也成了他教育子孙的最好“教材”。

        郭滴人,原名郭尚滨,1907年出生于福建龙岩一个贫农家庭。童年的郭滴人发奋学习,后因家境贫寒不能继续上学,便到漳州当学徒,1923年得到叔父的资助到厦门集美学校读书,开始接触进步思想。自小的艰辛生活,让郭滴人深深感到“中国农民要摆脱贫困,只有参加革命才有出路”。

        1926年,郭滴人参加了毛泽东创办的广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是他思想的重要转变期,他系统地学习了许多马列主义著述,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郭滴人”,立志“点点滴滴为人民”。

        同年9月,郭滴人回到龙岩,秘密建立中共基层组织,先后任中共龙岩县党总支组织委员、中共龙岩县委组织部长。他经常头戴斗笠,脚穿草鞋,栉风沐雨,跋山涉水,深入乡村进行访贫问苦、社会调查。他还仿照广州农讲所的做法,在城内开办了岩平宁政府监察署干部训练班,在闽西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干部。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闽西也笼罩在白色恐怖中。作为中共龙岩县党组织主要领导人的郭滴人,立即组织党员和革命骨干迅速转入农村,进入艰苦卓绝的斗争阶段。1928年3月,在郭滴人与邓子恢等的领导下,在龙岩后田村举行农民武装起义,被称为“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起义后,组建了闽西第一支游击队,极大地鼓舞了革命斗争的士气。1929年,郭滴人领导龙岩全县农民武装暴动,率领游击队配合入闽作战的红四军三打龙岩城,全歼守城国民党军,为闽西苏区乃至中央苏区的开创立下汗马功劳。

        1930年后,郭滴人历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常委兼文化部长、闽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闽粤赣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治保卫局福建分局局长、福建军区独立第8师政治委员等职,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对党和革命事业忠心耿耿。

        1934年,郭滴人参加长征,在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做宣传鼓动工作。由于长期奔波劳累,他的体质越来越差,加上长征途中肺病复发,又患痢疾,经常咳血不止。1936年11月18日,因积劳成疾,郭滴人病故于陕北保安县,终年29岁,实践了他生前“点点滴滴为人民”的誓言。

        1956年,郭滴人的遗骨从陕北运回龙岩公葬。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子恢在公葬仪式上说:“郭滴人同志,他为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走完了他的光辉一生。他战斗的一生为闽西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榜样,永远受到闽西人民的尊敬和纪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