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莲鹤方壶

    作者: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1日 09版)

        莲鹤方壶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摘登】

        再没有谁比它更物如其名,一朵莲,一只鹤,组成了它的名字——莲鹤方壶。仙鹤展翅,溅起的水波,惊动了莲花绽放的花瓣,也惊动了千年时光的碧波。这是“青铜时代的绝唱”。

        莲鹤方壶是一件巨大的盛酒器,底座是两只侧首吐舌的怪兽。壶体四面还各有一只神兽。壶颈两侧装饰有龙形双耳。它已经数千年不曾盛酒,但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

        莲鹤方壶很符合我们对商周青铜器的既有印象:狰狞恐怖,令人望而生畏。那时,青铜器是政治和权力的象征,主要用于祭祀,需要具有极大的视觉震慑力。于是,现实中具有攻击力的蛇、虎等,加上幻想中的翅膀,巨目,组合成当时流行的兽面纹,蟠螭纹。大睁着的兽目,彼此缠绕的无角龙,长有双角、双翼的怪兽,它们冲出了当时创作者最纯真直觉的幻想,就像模板一样,装饰在当时各类青铜器上,把青铜器“打扮”得恐怖吓人,以展示所有者的威严和地位。

        然而,就在这些怪兽和蟠螭之上,方壶的顶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另外的世界:怒放的荷花中站着一只欲飞的仙鹤。

        莲鹤方壶出土于郑公大墓。2000多年前的郑国在《诗经》中是一个自由的存在。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大片盛开的荷花前,姑娘与小伙含笑打趣,一切都是轻松而美好。也许当时当地的这种气氛弥漫成为郑国之风,制造莲鹤方壶的工匠将荷花盛开在青铜器上,凝重得以盛开成一种轻盈。

        汉代以来,青铜器逐渐为铁器、漆器和瓷器所取代,但是中国人对莲、鹤的想象却不曾停止。“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进入了诗人们的诗行,成为品格的象征。飞翔于天地之间的鹤,飞进了神仙的传说,成为能沟通天地的仙鹤。

        而在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上,仿佛还处于萌芽时期,鹤还没有占据主体位置,普通人乍一看以为上面站了一只小鸟。

        一只小鸟,带来一片天空。将硕大壶体的重量感化为流动飞扬,与前朝肃穆、庄严的青铜器区别开来,流露出驱陈纳新的气象,新与旧在一个壶体中融合。这也昭示着,脱胎于老成持重的西周,经历大变革的东周,正在开始一场盛放,它振翅欲飞,抬头仰望着此后两千年中国的天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