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繁荣兴旺,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文化、旅游、体育等新兴消费亮点纷呈,线上线下融合、智慧商店、移动支付、绿色共享等新模式蓬勃发展,品质化、个性化、体验式消费引领潮流,消费升级势头不减。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9.5%。
商品消费提质升级
“每年国庆黄金周都是促销季,我们线上和线下都开展了不少活动,是最忙的时候。”在北京的一家苏宁连锁店,工作人员小张介绍,“很多新婚新居人群都会在假期购买成套家电,也有许多人会选择添置新家电。”
“十一”黄金周是家电市场的旺季,随着家电行业智能化不断深化,智能家居、智能小家电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健康空调、洗干一体机、破壁料理机、集成烟灶、智能马桶盖都属于销量最好的。”小张说。
有机食品、时尚服饰、金银珠宝、超高清电视、智能手机、智慧家居用品、绿色家装材料……黄金周期间,商品消费旺盛。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趋势。
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国庆黄金周期间,陕西、云南、四川、湖北重点商贸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7%、12%、11.3%和11.1%,广西、湖南、重庆、海南分别增长10.5%、10.2%、9.8%和9.8%。上海以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围绕新品首发季、商圈嘉年华等6大主题板块,组织开展了100项促消费活动,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左右。在广西汽车交易会上,成交量同比增长20%;陕西重点监测企业汽车及其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9.8%。
文化消费渐成潮流
国庆期间,古都西安的沣河之畔,诗经里小镇迎来了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无论是欣赏古琴弹奏、主题演出,还是放灯、投壶等街头互动游戏,都让来自河南的陈女士感到心满意足:“这次放假我们特意选择这个以诗经为主题的小镇,感受一下传统诗歌文化。”
随着黄金周学校放假,亲子游成为旅游消费的主要形式之一。不少游客除了景点观光外,还选择了乡村民宿、红色旅游、亲子娱乐、登高赏秋等休闲方式,文化旅游产品以及个性化、定制化、高品质旅游产品成为新宠。
旅游、看电影、逛图书馆……国庆假期,服务性消费持续升温,体现生活品质的娱乐休闲方式,以及充满文化味儿的过节方式成为新潮流。很多家庭带着孩子走进剧院、博物馆、科技馆,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据商务部的统计显示,黄金周期间,国家大剧院推出29场精彩演出;中国网球公开赛每天吸引上万观众到场观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前4天入馆人数达4.7万余人;天津图书馆接待读者超过3万人。
新兴消费释放潜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交通、旅游、餐饮、购物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十一”黄金周期间,网络购物、网上订餐、定制旅游、共享民宿、移动支付等新兴消费模式成为热点,消费业态不断更新,从实体商店到电商平台,纷纷探索O2O模式,满足正在升级的消费需求。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黄金周前6天,一些电商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20%以上,一些网络订餐平台订单数同比增长50%以上。北京众多餐饮企业通过第三方外卖平台扩大消费群体,利用微信、手机APP等手段与消费者互动,受到年轻群体欢迎。一些短租平台共享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5倍,一些线上旅游平台定制旅游销量增长50%以上。移动支付日益普及,消费者一部手机就能解决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需求。
节假日期间,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直播、短视频等网络平台带动了线下的餐饮、旅游等行业的消费增长。
新兴消费业态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供给侧创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推动下,刷脸支付、电子标签、智能云货架、AR试衣等新科技给消费者带来了多功能化的全新消费体验。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指出:“当前应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形成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通过供给创新释放消费潜力。”
(本报记者 鲁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