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05日 星期五

    村里来了一群农业高校教授

    ——新疆农业大学帮扶南疆86个深度贫困村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05日 03版)

        新疆南疆地区的于田县、阿瓦提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位于这里的86个深度贫困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仍然为摆脱贫困进行着不懈努力。

        今年以来,来自新疆农业大学的100多位教授、专家,出现在86个深度贫困村的田间地头。他们走家串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手把手教群众如何科学种植、养殖,带领着群众奋起直追,战胜贫困。

    精兵强将深入一线

        在和田地区于田县喀尔克乡拜什托格拉克村,年轻的农学博士玉素甫江·玉素音天天忙着查看水渠有无堵塞、跑漏,一圈下来,他的脸上淌汗,后背湿透,全然看不出大学教师的模样。

        割小麦、开拖拉机、砌围墙,半年来他和当地村民在田间地头打成一片,俨然一个庄稼人。指导村民科学施肥、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动员转移就业、牵头鸽舍项目、发展庭院经济……玉素甫江·玉素音几乎每天都奔忙在外。“明年我们村要脱贫,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实打实地把每一项工作干好。”这位33岁的博士笑着说。由于工作突出,深受群众欢迎,近日他被任命为拜什托格拉克村党支部书记。

        新疆农业大学党委的初衷就是:扶贫攻坚关键在人。新疆农业大学从“扶志扶智”着手,让精兵强将到脱贫攻坚一线中锻炼,实现脱贫攻坚与干部成长的良性互动。

        如今,像玉素甫江·玉素音这样奋战在扶贫一线的老师有100多名,助力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和田地区于田县和喀什地区疏勒县的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

        今年暑期,新疆农业大学组织32支599人的学生队伍,以参加社会实践的名义,深入到新疆一些贫困村,对当地农牧民进行帮扶。他们来到和田、喀什、阿克苏、哈密等地开展各类政策宣讲、扶贫攻坚、科技支农、乡村振兴、社会调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延伸和落实到社会大课堂中。

    建立联动机制攻坚

        “每个月校领导都会来村里看望我们,询问工作进展,了解生活和工作上存在的困难。有学校作为强大后盾,我们有信心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驻村干部刘凯辉说。

        今年年初,新疆农业大学针对选派到深度贫困村驻村干部实际情况,在前期走访调研、和驻村各支力量深入沟通的基础上,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率和优势,率先建立了“2+5”联动工作机制。

        这位驻村干部所说的就是这个工作机制中的一项内容。其中的“2”为横向联动协调机制,即建立与15家派驻第一书记单位联动协调机制,建立与县乡党委政府联动协调机制,目的在于共同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和“时间表”“路线图”,定期召开座谈会和沟通信息,及时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工作机制中的“5”,即新疆农业大学校内工作机制。党委班子成员定期调研工作机制、驻村工作队员联动工作机制、日常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关心关爱工作机制、学院派出单位联系驻村工作队员工作机制。

        “我们针对深度贫困村制定了专项扶贫工作方案,要求发挥驻村干部教师专业优势、语言优势,巡回组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培训。”新疆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黄建昆说,“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帮扶更多的贫困群众,为脱贫致富贡献我们的知识力量。”

        (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