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腾冲是一座边境城市,这里有位叫彭旭邦的年轻人,在当地群众中有着好口碑。每当困难群众被侵权却无力打官司时,都会说:“走,找彭律师去!”
群众口口相传的彭律师
农民段习华的家在腾冲市马占乡朝云村。去年11月,段习华在腾冲樱花谷工地打工时不幸被巨石砸伤,医疗费等损失达11.7万元,可包工头仅支付1万多元就拒绝再赔。他想请律师打官司,可又拿不出6000元的代理费。有朋友告诉他,去找彭律师,打官司免费。当他将信将疑地拄着拐杖找到滇西边境贫困群体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云南援边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援边所”)时,事务所主任彭旭邦毫不犹豫地说:“我们会尽一切力量帮你索赔,不收一分钱。”
彭旭邦和李仕灵两位律师通过法律援助为段习华免费代理起诉包工头,成功索赔7万多元。段习华说:“我想请彭律师他们吃一碗饵丝,他们都拒绝了。”
自2003年以来,彭旭邦个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00多件,带领全所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000多件,仅去年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00多件,使援边所成为一个以法律援助为主业的律师事务所。
2015年1月,缅甸抓捕从腾冲口岸出境的155名中国伐木工人的事件发生后,彭旭邦主动帮助155名伐木工人聘请当地律师,通过充分调查掌握准确情况,为中国有关部门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重要建议。伐木工人被释放回国后,他带领团队对伐木工人给予法律援助,为伐木工人免费代理70余起索赔诉讼,挽回损失200多万元。多年来他办理了200余件涉外案件,为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贡献。
近15年来,援边所开展法律援助共援助困难群众近5万人,免收律师费2000多万元,为边疆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其中,办理农民工讨薪维权案件2300余件,帮助农民工讨回工资共计8000多万元。
有人说彭旭邦太傻了,律师办案收费天经地义。彭旭邦说:“我做律师不是为了钱,是想帮助更多的人。”
在正义中前行
彭旭邦在云南大学法学院读一年级时,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想方设法借到两三千元去请律师打索赔官司。母亲打官司的窘迫深深刺痛了彭旭邦,他决心将来要尽自己所能让未脱贫群体打得起官司。
2005年的一天,一位老人找到当律师不久的彭旭邦,希望他能代理打一场赡养官司。当老人拿出一个个厚厚的纸包,打开一层层卫生纸,最后从里面掏出一叠纸币共1000多元准备付代理费时,彭旭邦的心再次被刺痛,他更坚定了用律师的力量援助贫困人群的决心。
2003年,彭旭邦创办了云南援边律师事务所,开始了他的法律援助之路。然而,这条路充满艰辛和坎坷。为了保障事务所能正常开展法律援助,彭旭邦带着员工卖过牛奶、做过物管和房产销售等,以此补贴事务所员工工资。2013年以来,在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管理和中彩金法律援助项目资金的支持下,该所法律援助的困难得到缓解。现在援边所25名律师人人办法律援助案,其中20名律师专门做法律援助工作,只领工资没有办案收入。
2012年,彭旭邦东挪西借出资50万元,成立了云南省唯一专门办理法律援助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腾冲县法律援助工作站,主要服务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和边疆少数民族等群体,并在乡镇和外县设立6个法律援助便民窗口和两个法律援助民办非企业单位。至今他个人累计出资320余万元,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400余万元,全部用于法律援助事业。
“是彭律师鼓励我从一个打工妹成长为一名律师,我会长期坚持做法律援助。”援边所副主任腾发燕说。
在边疆播撒法治种子
群众的良好口碑和团队精湛的业务水平,使彭旭邦和援边所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支持。自2002年起,彭旭邦就为腾冲县政府提供法律服务,现在保山市100余家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聘请他和他的团队担任法律顾问;2015年,云南省司法厅将“滇西边境贫困群体公益法律服务中心”设在援边所;他们每年帮助企业审核合同15000多件,规范内部用工制度等600多个;他带领团队每年坚持深入少数民族乡镇、边境村寨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宣传50多场次,联合政府部门开展法律宣传261次,在滇西边疆地区播撒法治的种子。
“彭旭邦律师是滇西边疆地区法治建设的推动者,是困难群众的援助者,是矛盾纠纷的调处者,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保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绍才这样评价彭旭邦。
(本报记者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