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29日 星期六

    鲁南品秋

    作者:刘琪瑞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29日 09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留住乡愁】

        秋色渐浓了,一派亮丽。园里的瓜果、田里的稻菽丰收在望。胀鼓鼓的青玉米、白生生的落花生、敦实实的黄地瓜……看看这些新产的秋粮秋果,便觉心里熨帖、踏实。这个时节,到乡下“尝新”吧,吃一吃香甜可口、余香缭绕的农家饭,尝一尝鲜爽醇正、滋润舒贴的农家菜,整个身心便在秋日明媚的阳光里陶醉了。

        我的家乡在鲁南小平原上。初秋时节,庄户人家有采摘半熟的秋粮秋果“尝新”的习俗,做一些鲜爽诱人的小吃食,为的是品足新粮那份醇香。摘几捧白胖胖的花生、青莹莹的毛豆荚,洗净之后放上红艳的鲜花椒、大茴香,加盐加水微火慢煮,任一缕缕香味儿挡不住地直钻鼻孔。再挑拣几穗鲜嫩的玉米棒子入锅加水煮熟,剥去皮儿,那鲜亮的嫩黄诱得人口水直流,细嚼起来果真甜香、筋道,余香绕舌。

        鲁南乡下有一种小吃,虽然难登大雅之堂,却别有一番风味,那就是秋日烧烤。野外烧烤是放了秋假的孩子们的把戏。花生是刚从田里扒出来的,还带着一层湿润的泥土;青玉米要用采来的荷叶裹了,老地瓜要用干净的河泥糊上;有时还要爬上果树偷摘下一些毛栗子、硬核桃。蓝天白云下,燃一塘野火,待火势减下几分,把准备好的食材投入火塘慢慢地烧烤。乡下孩子心里有数,先吃易熟的花生和干果,再吃晚熟的玉米、地瓜,那滋味儿真叫一个好,能品出泥土的芳香和阳光的韵味。

        还有一种烧烤,美其名曰“灶烤”或“鏊底烧烤”。庄户人家的主食是煎饼,家家户户隔三岔五就要烙一回。烙完煎饼,鏊子底下的余火不能浪费了,母亲喜欢把采收来的玉米、地瓜埋入灶火中烧烤,好让孩子们打打牙祭。灶火烧烤出的食材味道更香,比如秋地瓜,外皮焦香内里绵软,还溢出黄澄澄的糖汁儿,咬一口直甜到心里。

        秋后的农家饭花样儿层出不穷,远不止于此。吃过新粮煎饼吗?将新产的玉米、小米、高粱淘洗干净,用石磨磨成糊糊,烙制出金灿灿、红亮亮的新粮煎饼,吃起来香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品过杂粮干饭吗?用新产的豇豆、赤豆、黑豆、绿豆,掺了新脱皮的姜湖大米蒸成杂粮干饭,那颜色鲜艳夺目,豆香米香浓郁扑鼻,不用佐菜也能让人食欲大振,愈嚼愈有滋味。喝过小米南瓜汤吗?用马陵山区黄澄澄的小米与南园一带硕大的老南瓜熬汤,米汁金黄油亮,南瓜沙面甜柔,吃起来香喷喷、甜津津,滋润养人,久食不厌。尝过油栗干果粥吗?把晚秋的郯城大油栗去壳磨面,与新产的大红枣、核桃脑、甜杏仁、野梨片一道煮制,食之滑爽香糯、润喉生津,梦里都留有那份余香。

        秋季的农家菜也别具一格。简朴随意的,要数秋菜蘸红酱和盐渍韭花黄瓜了。巧手的婆婆、大嫂尤善晒制红酱,用鲜花椒和焐透的煎饼精心晒制而成的红酱浓稠晶亮,竹筷挑起来绵延不断,远远就能嗅到酱香。摘来鲜爽的大葱、红艳的辣椒、水红的萝卜等鲜物,洗净后用来蘸酱,卷入绵软的新粮煎饼品食,那叫一个透爽贴切。老秋时节,乡人还喜欢腌制一种家常小菜。采收粉白的韭菜花、鲜嫩的油皮黄瓜、蔓长的白眉豆、紫黄的新姜,拍碎后用盐腌渍,佐酒下饭,甭提多美气了。

        除善制有滋有味的小菜外,家乡人做烹炒煎炸之类的大菜也毫不逊色。场地边、庭前院后养了一夏的小公鸡刚会捏着嗓子学打鸣儿,肥嘟嘟的味儿正足,倘若家里来了贵客,也要撵捉宰了,开膛破肚收拾妥当,烹制成香醇美艳的酱爆童子鸡。稻田里养殖的青蟹、河湾里放养的红鲤,在阵阵秋风里长成了气候,网捕篓捉,烧一道鲜美绝伦的沂河红鲤,蒸一盘肥嫩爽口的稻田青蟹。豆棚瓜架下、蝈蝈声声里,把酒话桑麻,品秋唠光景——这样的意境,怎能不让远来的客人流连忘返呢?

        (作者:刘琪瑞,系山东省郯城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