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受台风“摩羯”“温比亚”先后过境的影响,山东省潍坊市遭遇强降雨,境内弥河、丹河等河水暴涨,导致城区内涝,乡村被淹,寿光、昌乐等县市受灾严重。
洪灾面前,山东各级党员干部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公安干警、消防官兵挺身而出、坚守一线,志愿者、受灾群众积极自救、全力以赴,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抗灾救灾自救英雄谱。
砥柱中流:“责任,让我们全力以赴”
“站不住,坐不下,心疼,心焦。我就是走,不断走,巡查,巡查,全力解决问题。”自从出现灾情,寿光市纪台镇党委书记刘玉玲24小时站在抗洪救灾第一线,提起当时的状态,她哑着嗓子说:“责任,让我们全力以赴。大灾面前,我们更要有担当,冲锋在前,做百姓的主心骨。”
灾难面前,党员干部是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光辉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战斗堡垒。像刘玉玲这样愿为中流砥柱,带领群众抗洪抢险的干部不在少数。
“你们先走,我最后走。”“一定要照顾好全村人。”寿光市营里镇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李江云仍然清晰地记着8月19日的深夜,“雨越下越大,很快没过了膝盖,我带着村干部每家每户敲门喊话,对于实在不愿意走的老人,背上便往外蹚”。最终,历经6个小时,3次全村拉网排查,终于将全村598口村民撤离。天明后返回村里,李江云瞧着满眼因地势低洼而漫过腰部的积水,泡在水中的低矮房屋,还有已漂浮过屋顶的桌椅、牲畜,这位54岁的山东汉子不禁落下了眼泪。
“他这是5个养殖棚,近3万只鸭,基本全没了。”昌乐县宝都街道北郭村社区工作人员赵俊华谈起村党支部书记郭焕双的鸭棚,不禁皱起了眉头。自19日下午大水进村,郭焕双始终与街道干部一起,为村里人的转移安置奔走,却对自己的养殖棚无暇顾及:“60多万元没有了,叫谁谁不心疼,但是没办法,还是要先救人。”
洪灾中舍小为大的党员干部不胜枚举,他们指挥在抗灾一线,积极领导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用行动诠释党员干部的主心骨、带头人作用,为受灾群众筑起一道“红色”堤坝。
心向一方:“那一刻,他们心里只有群众”
8月20日零时35分,雨越来越大,水位也持续上升。在疏散孙家集街道南王村棚区果园的四名群众后,寿光市公安局孙家集派出所副所长赵华昌与辅警孙超、魏泽坤等一行5人收到岳寺高村金某的呼救。
33岁的辅警孙超主动向教导员于海建议:“教导员,这里的情况我熟,你们这组留在这里,我带路从别的地方绕过去。”“救人要紧,我们争取在最快的时间里救出被困群众!”18岁的辅警魏泽坤也请战。
当前往救援的警车行至岳寺李村南大门西侧时,暴涨的河水淹没了路面,车辆也被淹熄火。随着一波波洪水暗袭,警车被冲入河中,孙超、魏泽坤也一并冲入河道,瞬间卷入洪流……两条年轻的生命随即定格在了这个不寻常的雨夜。
岳寺李村的大喇叭第一时间通报了两名辅警失踪的消息,全村400余人带着搜救工具自发奔向大堤。“灾难来临、危险面前,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我们的命,现在他们遇到了危险,我们也要救他们。”岳寺李村党支部书记朱乐阳说。
经过不舍昼夜的全方位搜救,魏泽坤和孙超的遗体分别在8月25日、28日被找到。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基层公安辅警“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时代赞歌。
同样心怀群众的还有守候在寿光多个日夜的数千名消防官兵。
“寿光的父老乡亲,为尽量减少对你们生活的影响,按照上级命令,我们已经撤离寿光……相信洪水退去,寿光一定更加美丽。”9月6日凌晨,来自江苏、河北、天津等地的数千名消防官兵悄然从寿光撤离。当地群众得知消息后,陆续到公路两旁,等待夜幕中挥手送别。
村庄里、泥泞里、深水中……最脏最危险的地方,总有消防官兵的身影。他们24小时坚守一线,疏通道路、排水清淤、抗洪筑坝,一道道橙色的身影筑起抢险救灾的铜墙铁壁。
共襄善举:“能为灾区做点事情,值得”
“能为灾区做点事情,值得。”来自潍坊科技学院的副教授崔月霞是寿光营里镇营里第二中学安置点的一名志愿者,像其他志愿者一样,她正在熟练地给受灾群众发放食物。一日三餐,每餐至少发放2000份饭,最多时一天发了近万份食物。
身为教师的崔月霞,曾被评为“中国最美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很有经验,但她这次成为寿光灾区的志愿者却实属偶然。8月19日,崔月霞回寿光市营里镇东黑冢子村探亲,结果一整天的雨耽误了回家的行程,她本想等第二日天晴,没承想等来了紧急撤离通知。20日凌晨,崔月霞安置好家人,就第一时间投入志愿服务工作中。
像崔月霞这般投身灾区,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的志愿者不在少数,他们不求回报,充满热情和干劲。寿光团市委书记金圣凯感触颇深:“受灾地区蚊虫垃圾多,卫生条件差,但是依然挡不住志愿者们的工作热情,无论多苦多累,每天从天亮到天黑,大家都奔波在最需要人手的救灾一线。”
除了活跃在救援现场的志愿者们,那些默默捐款捐物的“幕后天使”同样不该被忽略。“这是我的。”72岁的魏春兰小心翼翼地展开手帕,拿出了包裹着的200元钱,递到了临朐县城关街道付家峪村村干部谭金辉手中。截至8月31日下午5点,这个仅300户人家的付家峪村,村民自发捐款241532元。
原来,老家受灾的消息在朋友圈传开后,在外工作的付家峪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参加灾后重建的付家峪人也同样慷慨解囊。“咱家是小家,村子是大家。”村民谭家杰的房子成了暴雨过后的“牺牲品”,他没有怨天尤人,还托付在外工作的儿子谭伟康向村里捐款600元,为灾后重建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付家峪村是支援灾区的万千集体的一个缩影,正是有这些共襄善举的爱心人士,才使得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更有底气和信心。
不等不靠:“只要人在,一切都会有的”
肆虐的洪水终于退去了。面对眼前的场景,寿光市营里镇李营村50岁的村民孙久娥发了一条朋友圈:“用了半辈子的东西,瞬间成了垃圾。”但这位土生土长的寿光农民却表现出让人吃惊的坚强,“东西没了,人还在;只要人在,一切都会有的。”
重回家园的灾区群众,面对被洪水泡得发霉的村庄,新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们消毒、清洗、晾晒,试图用勤劳擦去洪水留下的印迹。洪水退去,生活还将继续。
“现在再种辣椒就来不及了,太晚了。栽种菜花生长期短点,80天就能收。”临朐县柳山镇辛庄村村民张华勇在洪水过后的第7天,种下了全村灾后第一棵菜苗。“遇到天灾了,我们要尽量想办法,不等不靠,尽量减少损失。”张华勇说。
在这次洪灾中,他仅有的两个蔬菜大棚损毁严重,辛苦种下的蔬菜全部泡毁。补种菜花的这个大棚里原本种着辣椒,眼看着即将收获,不曾想一场洪水将其倾之覆之,损失近万元。张华勇的另一个大棚也被洪水泡塌,但他没有畏难发愁,而是抓紧抢修,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整修好后种上西瓜。
像张华勇一样,很多灾区人民都不等不靠,积极进行自救。
“我们还年轻呀,再改行干别的还来得及。”看到猪圈里仅存的十几头小猪崽,寿光市营里镇北大河村村民丁军伟宽慰了同龄的养鸭专业户丁爱龙一句。
在北大河村四合养殖区里,38岁的丁军伟可是养殖大户,他有着近10年的养殖经验,之前养殖场里的400头肥猪,每头体重已达75公斤左右。而这场洪水导致近300头死亡,损失近40万元。这两天他赶忙将还活着的42头卖掉,又在当地防疫部门的帮助下,将发现的100余头死猪完成无害化填埋处理。但还算庆幸的是,这次他的村子未遭遇洪灾,“还有家能回。”
不管是全力以赴的党员干部,还是奔赴前线的公安消防官兵,或是捐款献力的爱心人士,或是积极自救的受灾群众,此刻他们皆为英雄。英雄们目睹了这片土地被洪水侵袭后的惨状,也将见证这片土地在洪水消退后的恢复与重建。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本报通讯员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