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27日 星期四

    拨动中国人的“文化时钟”

    上海长宁创新传承节气文化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27日 09版)

        本报上海9月26日电(记者颜维琦)“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宋代江西抚州诗人谢逸笔下的《秋分词》,道尽江南人心中秋景。“节气中国 诗意江南——二十四节气非遗传承创新系列活动”日前在上海长宁启动。这一活动由长宁区文化局创建并主办,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上海平阁文化艺术承办,是一项旨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创新型公共文化活动,带领公众全方位体验节气之美,探寻江南文化。

        “秋天的江南,我们可以感悟到最美的节气文化。西晋诗人张翰写过一首诗《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诗歌里提到的吴江又叫吴淞江,今天它的名字叫苏州河。”首季节气雅集活动中,以《一年好景君须记——古典诗词中的季节之美》等作品走红网络的诗词达人“大诗兄”,将古典诗词中的秋分、中秋娓娓道来,带领听众在文学中看见秋天。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海上雅乐”创始人、古琴扬琴演奏家王珑手挥五弦,演绎根据唐代诗人李白《秋风词》谱写的古琴曲,带领人们用耳朵聆听节气的声音。

        “伴随节气与物候,古人‘焚香看画,一日千里,云树蔼然,卧游山水’。”秋分时节,是一年中最为清和舒适的季节,长宁区非遗传人吴清根据二十四节气复原了古代香方,为在场观众熏一炉秋分之香,闻之有“听松邀月、鼓琴吟诗”之意境。这是嗅觉中的秋分。

        节气是中国人诗意栖居的创造。在当下都市生活中,人们渐渐与自然隔膜,与节气背后的“文化密码”疏离。正在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上海长宁,长期以来以公共文化活动传承弘扬二十四节气文化,已形成浓厚氛围,此次以创新方式打造“节气中国 诗意江南”二十四节气非遗传承创新活动,更是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中的“雅”与“俗”,以新颖创意深入发掘“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提炼蕴藏其中的江南文化精髓,并以时尚创意方式使之为市民欣赏享受,重新拨动国人记忆深处中的传统文化“时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