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第197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27日 星期四

    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与路径选择

    作者:王石泉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27日 06版)

        传播中国文化是让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近日,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学生来到甘肃省兰州市的读者出版集团“读者晋林工作室”,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图为大学生们展示她们雕刻印制的《十二生肖》木版画及藏书票。 新华社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并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对于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而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主要应把握以下目标任务。

        及时主动传播,让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好了解中国。然而,当前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话语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不少方面还没有话语权,甚至处于“无语”或“失语”状态,我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并没有取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的成就,突出表现为议程设置能力不足,常常是在西方先入为主对中国进行定义(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之后再去应对解释。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开展对外传播应致力于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改变国际传播被动低效局面。

        研究文明差异,开展有效跨文化交流。中西文化产生的环境不同、文化基因不同、文化结构不同、发展历程不同、思想观念不同、行为方式不同,这使得中西方之间容易形成沟通交流障碍,产生误解。在今后的国际传播中,应注重研究传受双方的文化情景、文明差异,超越文化障碍,进行有效跨文化交流。

        为达致上述目标任务,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变革创新:

        高度重视传播对象研究,提升传播效果。要从不同文化圈、地缘政治版图、社会形态和国际组织等多个维度全面、深入、细致研究我们的传播对象,了解其国家、地区、组织和群体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宗教习俗、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行为方式和利益诉求,做到知己知彼,学会跨文化思考和换位思考,找到彼此之间的文化和价值共识、利益诉求和现实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开展精准化的国际传播。

        构建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是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和信息载体。由于现实存在的文化差异,如果不加上足够的背景注释,西方对我们的许多词汇和表达无法迅速理解。在对外传播中,应选择那些具有中国特点,具备全球通识性,能被通俗编码、清晰解码的国际传播话语,以建构中国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实现中国话语的广泛传播。为此,可以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外语院系中设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多语种专业,培养一大批热爱祖国、熟悉国情、能够熟悉运用外语、善于沟通的跨文化传播人才,为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夯实人才基础。

        创新对外传播体制机制。对外传播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和外交、外宣、外联等各个部门,事关中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形象,要求高、难度大,需要整合国内外人才和资源,形成合力。为此,可以建立一批对外传播智库,在各层级与各单位之间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运转良好的体制机制,针对中央和全国各地实际开展研究咨询,为我国对外宣传和国际传播建言献策。可以整合外宣、外交、外联各领域资源,建立一套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对外传播联动机制,实现战略联动、机构联动、媒体联动、国内外资源联动。此外,还应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一套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对话机制,积极主动地沟通交流,定期开展战略对话、危机沟通和国际传播。

        变革对外宣传思维和模式。在新媒体大众传播与国际传播的语境中,传统的宣传思维和宣传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亟待改革创新。例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的日益普及,跨国传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只要是把信息投放到了公共空间,即在任何媒体上发布,都能被国内外受众所知悉。可以说,在社会透明度空前提升的当下,所有的大众传播都可看作是“对外宣传”。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沿袭多年、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宣传方式进行改革,探索大众传播和对外传播的科学路径,探索出能够内外兼容、国际通识的话语表达,建立起一套适合大众传播和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通过变革对外宣传思维和模式,推进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作者:王石泉,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