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

    中美智库专家关于缓解摩擦途径的对话

    作者:本报记者 汤先营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24日 03版)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美在全球经济中的经贸关系”研讨会于9月1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在为期一整天的会议中,中美双方专家围绕中美贸易冲突的影响、中美技术竞赛与合作的风险和现实、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以及如何重塑中美战略信任四个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坦诚交流。

    化解分歧,中美专家呼吁理性

        历史经验证明,国与国之间智库的交流往往能为两国管控分歧、寻求合作发挥特殊作用。

        毋庸讳言,当前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着困难。会议一开始,与会者就直奔主题。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在欢迎致辞中开门见山。他说:“中美之间存在分歧,而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认真讨论分歧。因为中美经贸事关全世界的福祉。作为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我们有责任进行务实和建设性的讨论。”亚当·波森认为:“困难不会自动消失,面对困难,中美应同舟共济解决问题。而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摩擦注定会失败。”

        诚如斯言,化解分歧,不让冲突扩大才是理性做法。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在致辞中强调:“大国之间应该良性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通过竞争与合作,提升彼此的实力,这样的良性竞争,不仅有利于中美双方,还会给整个世界带来正向的外溢效应。”

        “单边主义的做法不合理,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前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在研讨会期间如是说。其在主旨发言中称:“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会伤害美国的消费者和工人。美国应更多地从两国整体关系出发考虑解决问题的手段。”雅各布·卢进一步称,“美中两国应该制造机会,利用包括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国际场合实现积极对话而不是针锋相对,否则不利于达成共识。”的确如此,当前中美之间频繁开展的智库交流正是朝着积极对话的方向前进。

    释疑解惑,中美专家坦诚交流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是一家非党派、以专业精神著称的研究机构。在中美贸易摩擦出现以来,该研究所致力于从经济角度阐释问题,用理性的态度提出对策。但即便理性如彼得森研究所这样的机构,也有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中的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问题产生疑问。与会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创始人弗雷德·伯格斯滕在提问环节向中方专家请教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情况。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就此指出,中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应对新工业革命这一全人类的挑战。实际上美国不少公司已经开始与中国公司合作参与到“中国制造2025”中。可以说,中美技术合作空间广阔,在航天、气候、医疗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对人类有益。关于此类合作,中美两国省州之间的潜力很大。美方存在疑惑的同时,中国学者同样存在困惑。在研讨会上有中方学者向美方专家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7年间美方少有抱怨,但今年却集中针对中国?这种抱怨对中国公平吗?”还有中国学者在会上指出:“中美之间的问题由来已久,不能把中美之间所遭遇困难的全部责任都推给中方。”美方专家从本届美国政府“反建制”的独特做法、世界格局的演变等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回答。

        在研讨会讨论的第2个环节即中美技术竞赛与合作中的风险和现实中,来自美国雪城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玛丽·洛夫利等美方专家提出,在中国由高科技弱国向高科技强国转型的过程中美国企业出现了忧虑。来自中国的专家比如贸促会法务部企业权益保护中心副主任王雪佳、中国社科院的黄群慧等就美方这一关切进行了解答,并指出“中国制造2025”旨在培育创新的生态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发展模式。美中技术合作具有互补性,而解决技术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是中美两国的职责。记者注意到,在该环节,中美专家的讨论异常热烈。中方专家的耐心解释有助于澄清美战略界、媒体对一些技术问题的误解。该环节的主持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指出,“争论的价值在于中美之间具有各自的理解,并进行交流”。的确,从这个意义来说,争论本身就能产生积极的成果。

        这些年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据与会专家介绍,中国在研发方面的预算已经仅次于美国。来自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李·布兰斯泰特教授在分组发言中向中国过去40年的成就致敬,其称这种转变需要勇气和牺牲。其请中国同仁坚持不懈,发挥潜力,因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而中国的大量人才对世界的发展将做出突出贡献。其还鼓励中国科学家不要孤立,增加与外国同行的交流。其最后指出,中美双方要对消极因素进行遏制,以取得长远利益。

    凝聚共识,智库交流任重道远

        在研讨会现场,记者能够明显感受到美方专家对中国代表团前来交流表现出的热情与兴趣。他们对能够有与中国同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十分珍惜。由于讨论气氛过于热烈,导致每一个环节都不得不延时结束。

        中国近年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美方专家鼓励中国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中美专家均建议,中美除应积极开展双边贸易和投资外,还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改革方面合作。中美专家还建议两国就新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地区经贸机制加强沟通。中美专家一致认为,当前绝不是中美“脱钩”的时期,中美合作将产生巨大收益。中国社科院美国所所长吴白乙建议,中美可通过地区框架展示两国合作,向对方表明参与多边机制的立场,强调一方的参与并不是为了排除另一方。其指出,当前的重点是加强战略互信,不要让贸易摩擦扩展到其他领域。双方应主动释放善意,加强沟通机制。

        中美专家均认同,关税不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保持自由贸易对两国的好处不容忽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前所长余永定称,“贸易战没有赢家”。世界银行集团宏观经济、贸易与投资全球实践局局长卡罗琳·弗罗恩德说,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产价值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行为会产生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其进一步指出:“特朗普政府希望借助关税让制造业搬离中国,但这种政策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因为让这些工厂在短时期内找到中国的替代方很难。这将给世界经济带来长期不确定性。为此各方应尽早从恶性循环中退出,寻求更好的方案,这虽然不容易,但通过对话是可以做到的。”

        在研讨会结束后,亚当·波森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在谈到本次会议的积极成果时,其坦率指出,成果在于展示出中美专家在某些问题上所具有的共识,包括认为特朗普政府目前的“抱怨”对解决具有破坏性的“贸易战”并不奏效。亚当·波森还提到在研讨会的第4个环节中,中美专家包括来自IBM公司负责政府事务的副总裁克里斯托弗·帕迪利亚所共同讨论的问题,正是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今天的交流可谓切合实际。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问题,亚当·波森指出:“这的确很难,但能够向前走,让世贸组织进一步发挥作用和效力,符合中美利益。”亚当·波森最后对记者说,中美专家在很多方面达成共识,当然在有些方面还有分歧,比如在发展地位和知识产权方面,但两国专家有达成共识的意愿,而此次会议举行的目的正是通过共同努力来达成共识。

        记者在研讨会现场看到,来自世界银行、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亚洲开发银行等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及产业界代表会聚一堂,认真聆听和参与了中美专家的交流。会后,有观众对记者表示,当前中美之间出现分歧除了因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还因美国民众和媒体缺乏对中国政策与现实的了解,因此这样的交流非常有必要。

        17日的研讨会结束后,中美专家共同参加记者会,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改善进行了展望。另外,中国智库交流团还于19日赴美国芝加哥,在美国中国总商会芝加哥商会所举行的2018年年会期间举行了中美智库媒体见面会,向媒体阐述了中美专家的立场和观点。

        (本报华盛顿9月23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汤先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