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9日 星期三

    文学视野中的智利教育

    作者:孟夏韵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9日 13版)

        不久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推出智利青年女作家保丽娜·弗洛雷斯(Paulina Flores)作品《奇耻大辱》(简体中文版定名《最后假期》)的中译本。说来也巧,笔者此前曾在智利访学,逛书店时买过几本新兴作家的作品,其中正好有保丽娜的这本书。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获得了罗贝托·波拉尼奥短篇小说奖和智利艺术评论界最佳新人小说家奖。它收录了九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青少年视角展开叙述,在讲述日常生活的琐碎与点滴之中展现了智利青年的孤独、迷茫、羞愧、挫败和欲望等不同的心理状态。

        读完第三个故事《塔尔卡瓦诺》,笔者不禁掩卷沉思。文中的叙述与笔者访学的所见所闻何其相似,那是对智利普通青年生活与教育权利的思考和感触。

        故事讲述了一个智利普通家庭遭遇失业、迷途和争吵,并由此引来主人公对生活的幻想、质疑与无奈接受。主人公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砺,似乎看懂了生活的真相,他的一生发展无非是长大成人、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在大城市负债上学,辛勤工作,竭尽全力获得政府的一些津贴,然而劳碌奔波一生,却不曾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保丽娜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敏感而善于思考的少年内心的世界,描绘了穷人家孩子饶有趣味却也饱含心酸的童年生活。故事无形中揭示了社会现实对孩子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透露了一种无奈和淡淡忧伤的情绪。

        这个故事会让人不由得想到智利青年所面临的一些生活及教育困境,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寒的智利青年。知晓智利现代历史的人或许记得智利政府经历过几次严重的教育危机,分别是在1990年、1998年和2006年。因民众不满教育制度,反对教育市场化和高额的教育费用,希望政府对教育给予应有的重视。

        智利实行12年小学和中学的义务教育制度,但半公半私和纯私立学校收取高额学费,只有少数国立中小学全免,而大多数学校只免学费,但仍收取书本费。然而智利书籍价格在拉美国家中位居前列,一本普通图书动辄几万比索,合人民币就是几百块钱。除了富人和中产阶级家庭,很多普通老百姓支付不起抑或不愿意支付所有的课本费,所以学生复印课本而不是购买课本成为一种常有的现象。这也导致了智利青少年阅读率在拉美国家中偏低的情况。笔者此次参加阿根廷雷西斯滕西亚国际书香节,就有几位智利各省城图书馆代表指出这一问题,智利人坐飞机前往阿根廷购买图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可见智利政府在教育体系管理和资金的投入上尚有欠缺。

        除了义务教育,智利的高等教育也是如此。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发布的2018年拉丁美洲最好大学排名来看,智利有两所大学荣列排行榜前十名。一个是智利大学,一个是智利天主教大学。然而,在智利的几百所大学中,只有智利大学是唯一一所不分贵贱和贫富、平等接受所有学生就读的大学,而其他学校基本都要收取昂贵的学费,包括天主教大学。

        这一现实也与《塔尔卡瓦诺》故事的记叙如出一辙,孩子们从小幻想着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但社会现实渐渐打磨了他们的豪情壮志,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命运,向命运妥协。由此,笔者想到了在智利街头看到的那些卖艺青年,夹杂在车流、地铁、人行道中叫卖谋生。又想到了那些住着洋房、开着小车前往智利教学质量、基础设施最好私立学校的青年们。

        不过,经历了几次教育危机,智利政府正在积极应对和调整,努力改变教育现状。比如刚卸任不久的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曾为此推出了一揽子优惠政策。在学校基础设施上加大资金投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便利,如校车免费接送学生上下学等。她还于2017年颁布了新的公共教育法,建立一个高参与性和高透明度的全国公共教育体系,取消划片接受教育的规定,试图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给教育事业提供人力、财力和教学资源的多重支持。

        智利政府的努力还反映在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上,笔者参观了瓦尔帕尔索文化遗产公园和文化中心,它恰恰是在巴切莱特总统任职期间所成立,如今日趋走向成熟。文化中心大楼现已成为市民知识给养的艺术空间,里面不仅有剧场、工作坊、教室、办公室,还有展览长廊、演播厅、画室等等。而除了瓦尔帕尔索,首都圣地亚哥更是集聚了各种功能齐全的文化中心。如总统府两侧的文化中心时常举行文化活动,除了展厅、商店和艺术工坊、长廊等,楼下还有每个季度变化主题的影片展映厅。除此以外,首都还有以各种名人命名的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如比奥莱塔·巴拉博物馆和加布列尔·米斯特拉尔文化中心等等,其中也不乏免费提供给市民的各种文化体验活动。由此可见智利政府在公众文化生活和教育事业上所做的努力,或许正如巴切莱特在去年公共教育法颁布仪式上所指出的一样,智利要推出这样一个讲究平等、注重国家责任和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的公共教育体系,因为儿童和青少年才是国家的未来,无论出生如何、出生在哪里,他们都应当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智利政府的作为试图重拾民众对国家教育的信心。虽然智利的教改之路道阻且长,困难重重,但笔者仍旧希望看到智利未来的改变,希望普通人能够享有更多受教育的便利和权利,而不再如《塔尔卡瓦诺》故事中青年主人公那样对生活充满无奈与无望的悲伤情绪。当然,笔者希望在下次拜访智利时,能买到更多便宜的书籍。

        (作者:孟夏韵,系外交学院讲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