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3日 星期四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团结彰显力量 拼搏铸就辉煌

    作者: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3日 10版)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培养农牧科技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

      建校60年来,学校高擎“团结拼搏、负重奋进、坚忍不拔、争创第一”的精神旗帜,一步一个脚印化蓝图为实践,不仅唤起了众人拾柴的心气劲儿,更绽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为地区的农牧科技人才培养和“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团结一心 同舟共济

      波涛蓄势,起于涓滴;事业成败,在于人心。

      1958年,一所农业学校悄然成立,如一颗种子破土而出。在随后的60年时间里,学校历经迁移白马、挺进泰州等阶段,最终扎根于泰州市高教区,并形成了由凤凰路校区为主体,以畜牧科技园和中药科技园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办学格局;学生人数也由最初的100人,逐步跃升至面向全国26个省区市招生,在校生15000人。

      校党委书记吉文林表示:“团结就是力量。作为一个集体,学校的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都是团队精神的彰显和体现。”

      无论在面临被兼并困境的白马办学时期,还是处于从头开始的迎宾路校区、凤凰路校区建设,牧院人始终都是拧成一股劲,团结向前进。

      如今,牧院人更是谱写了团结的新篇章。

      教师队伍建设上,强化团结协作。一方面狠抓日常培养培训,通过每月一次的名师、名家大讲堂等,积极推动教师内部交流学习,促进共同成长;另一方面,细心研判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及个性化差异,分层分类推出“三大工程”,科学有序地打造出了一支创新型专业化的优质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48人,副高以上职称245人,正教授58人,博士68人,硕士424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8%;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职教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高端人才。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上,强化团结协作。学校规范化选聘了290名专兼职辅导员,通过制定奖惩结合的考核制度、坚持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打通辅导员专业发展与行政发展壁垒等,打造出了一支爱生如子的学工队伍。近4年,有4人入围江苏省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获提名奖。学校连续多年被评选为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优秀组织单位”,并在学生资助工作、征兵工作等方面多次受到表彰。

      学校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品牌创建为核心,以星级社团评比为抓手,培育打造了45个校级社团和70个院级社团,社团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其中,动物药学院的“中药保健服务社团”被评为“江苏省百佳”;校足球协会被评为“全国百佳校园足球社团”,并凭借微电影《Hey!我的女足梦》一举获得全国足球主题文化作品视频类的特等奖。

    负重发展 勇立潮头

      沧桑风雨路,弹指一挥间。

      建校60年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始终秉持“服务三农”的理想与初心,一路负重前行,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8万名高素质农牧人才。

      牧院人始终不低头、不退缩,负重奋进,矢志不渝。

      不管是经济上负债时,还是发展中遭遇瓶颈时,牧院人始终自我施压,工作上超负荷、精神上负重压,昂首前行。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江苏牧院再次以奋斗者的姿态站立潮头,全力以赴为区域农业谋升级、为农村谋进步、为农民谋发展。

      近5年来,学校年均承担市级以上应用技术研究超100项,主持参与了5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在畜禽新品种、新兽药研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等6项大奖、13项省级奖;获得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1个,授权专利344件,发表SCI论文48篇、核心期刊论文2000余篇;自主培育的苏姜猪获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

      为了切实将科技推广工作落实落细,学校创新推出“县村(行业)—学校—企业(养殖户)”联动服务机制,通过“品种+技术+基地”的套餐式服务,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难题,5年共推广畜禽新品种(系)4个,养殖新技术新模式20余项,总价值超过2.4亿元;连续4年被评选为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103人被评为省“科技特派员”、25人被评选为省“科技入户”专家、16人被评为市“兴农富民工程”专家。

      面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需求,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建设了农技推广、农技培训等培训中心,并携手知名企业开设了30多个新型农民校外教学基地,与市政府合作共建了“泰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学院”,在网络上建设了“课程资源库”,为“新农人”的远程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服务,还创新构建了“1331”培育模式及“菜单式”课程体系,学员按需“点菜”,教学内容贴近实际、注重实效,着力提升农民学员的实用技能,并通过设立培训台账,全程跟踪服务,受到学员一致好评;《开始你的农业创业》被选为全国通用培训教材,荣获江苏省农民培训教材大赛一等奖。

      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万余人次,涉及园林园艺、畜禽养殖等10多个农业领域,涌现出了盐城市十佳青年新型职业农民夏吉萍、江苏优秀青年农场主赵跃等一大批“新农人”典型,有力地推动、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嬗变和农民的致富。

    奋力拼搏 争创第一

      行走在江苏牧院的校园,首先感受到的是师生们“奋力拼搏,争创第一”的精气神。在这股心劲的推动下,学校一步一个脚印迈入全国高职院校领先方阵。

      2005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08年,学校顺利入选“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入选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并于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2018年,入选“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并一举摘得《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桂冠。

      与此同时,学校也在砥砺中完成了由外延式拓展向内涵式提升的转变。

      资源建设方面,学校自2012年起,连续3年投资兴建了倍康药业有限公司、畜牧科技园及凤凰路新校区,并抓住泰州发展农业开发区和国家医药高新区的历史性机遇,建设了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江苏中药科技园两大产学研基地。学校现已拥有280多个实验实训室、20多个校内产学研基地、410多家校外产学研基地。

      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明确树立“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的办学理念,全力打造以省级品牌(骨干)专业为引领的现代畜牧生产、现代宠物技术等9大高水平现代农牧产业专业集群。

      教育教学方面,学校坚持“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学技术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的宗旨,在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产教创三位一体”农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各学院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并携手197家企业积极探索课堂养殖场、GMP工学结合等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超95%,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素质教育方面,学校开设了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年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4000余项,参与人次超40万,培养出了团中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等一大批杰出青年。

      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建设了国家级水禽基因库、姜曲海猪保种场、2个科技创新平台及23个省市级创新平台,先后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级别项目500多项,投入科研经费近4亿元。

      国际化办学方面,学校与全球70余所院校机构及30余家境外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先后建成《动物微生物》等72门英文课程,引进澳大利亚畜牧业人才培训资源等,有力地提升了专业化建设水平;学校还积极选派师生赴境外学习交流、招收留学生、举办重量级农牧业国际教育会议。

      在奋力拼搏中,学校争创第一,现已成为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

      砥砺奋进让学校收获了今天的辉煌,但江苏农牧人并没有满足现状,正积极研究制订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