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

    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清和抵制错误文艺思潮

    作者: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0日 11版)

        【论点摘编】

        董学文在《求是》2018年第14期撰文指出,进步的文艺思潮是推动文艺健康发展的动力,错误的文艺思潮是阻挡文艺健康发展的障碍。对于错误文艺思潮,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予以清醒认识,自觉地加以抵制和批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确保我国的文学艺术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进。

        当前的错误文艺思潮大致有以下两种:其一,抽象人性论思潮。这是文艺上的顽疾,长期受到批评,但至今没有偃旗息鼓,且有泛滥之势。文艺当然可以而且应当表现人性,但问题的关键是“何谓人性”,“怎样表现人性”。人性是具体的,其真实本质是在综合的社会属性中展露的。纯粹的肉体属性,不是人的本质。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把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观念性和动物性的关系弄颠倒,给文艺赋予纯肉体的性质,否定文艺介入社会和人生的功能,这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抽象地表现人性和人的价值,离开具体的历史境况和社会环境,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抽象人性论,是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文艺的常规症候。这一思潮常与“去价值化”“去思想化”相伴随。有的论者鼓吹文艺创作要“肉身化”“私语化”“欲望化”,主张将文艺引向对自然人性的张扬和对感官刺激的渲染;有的作品龌龊不堪,肮脏丑陋,肆意在抽象“人性”中撒欢打滚、乐此不疲。这种害人、害己、害艺术的思潮,我们必须加以戳穿和反对。其二,隐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变种。它在本质上同历史虚无主义是一样的,只不过改换了手法、改换了策略,变得更加晦涩、更擅伪装、更能迷惑人。隐性的历史虚无主义文艺作品,通常是借“翻案”“反思”或“还原”之名,将正面的历史空洞化、黑暗的历史漂白化、洁净的历史污秽化。它着意诋毁、任意涂鸦、轻蔑经典,在文艺领域造成极坏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旗帜鲜明地指出和分析了文艺领域存在的各种弊端和消极现象,对妨碍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繁荣的错误思潮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是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实事求是面对问题、深入细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典范例,是我们辨析错误文艺思潮的有力武器。同时,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才能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家才会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艺作品才不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才会对抽象人性论、隐性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影响产生强大的免疫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