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7日 星期五

    台阶上的“答疑课”

    作者:本报记者 陈鹏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7日 09版)

        【上好开学第一课】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追求梦想的过程。1978年,我从湖南桃源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读的是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到今年刚好40年,恢复高考改变了我这个农家孩子的命运”。

        9月5日,面对3200余名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新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回忆起40年前的故事。

        从农村走进大学校园,康绍忠既欣喜又茫然。由于知识底子薄,大学课程对农村孩子来说,存在不小的难度。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每天下班后,他的高等数学老师胡家延先生都会站在教学楼外的台阶处给学生答疑。台阶前面的那条路连着宿舍楼和食堂,有时晚上六七点,还能看到许多学生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胡家延,甚至有的学生手上还端着饭碗。

        康绍忠也常常去那里,请教数学问题。在那个物质匮乏、通信不畅、渴求知识的年代里,埋头苦干、沉着努力成为那一代大学生的共同特点。

        大学期间,每当学校教研室召开年度科学报告会议或讲座,康绍忠都会好奇地跑去一看,在座的全是老师,只有他一个人是学生。坐在老师们中间,他总是忐忑不安,害怕别人发现,就低着头,竖起两只耳朵听讲座。

        1982年,康绍忠本科毕业,选择去西北农业大学(后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求学,相继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他被西北农业大学破格晋升为当时最年轻的教授。

        “时间过去40年,中国农业大学迎来了00后大学新生,他们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但是,康绍忠相信,有一些关键的东西不会随时间改变。

        “无论学什么东西,兴趣最关键”,如今康绍忠还坚持给本科生开设《中国水问题和应对》的公选课,每每有学生问起如何做研究的时候,他总会提起“兴趣”二字。在他看来,课堂学习只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全方面地利用大学资源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积累。“时间像弹簧,对于用力拉它的人,它可以延长一倍、十倍甚至百倍,要合理安排和利用好大学的时间,不要等到考试后,才发现该念的书没有念”。

        十几年来,康绍忠长期深入田间地头,足迹遍及陕西、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地的沟沟坎坎。为了搜集第一手实验数据,他不但要克服无数的艰难困苦,有时还冒着生命危险。“农学专业条件差,实践内容多,研究耗时长”,康绍忠寄语新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本报记者 陈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