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赛轮就经历过轮胎特保案,美国在3年时间里,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分别加征35%、30%和25%的惩罚性关税,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都挺过来了。面对当下的加税可能,我们有能力应对。”谈及中美贸易摩擦,赛轮国际轮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圣云表达了上述乐观心态。
双星集团和赛轮公司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所辖的两家轮胎生产企业,产能位列全国前十。在美国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的加税清单里,大部分轮胎产品也都包含其中。近日,记者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采访时,新区商务局副局长单广立介绍,鉴于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具有的长期性,西海岸新区商务局近期举行了三次座谈会,邀请辖区内像双星、赛轮等已经或即将受影响的外贸企业一起分析形势、商讨对策,通过多种措施,切实维护企业权益。
建立信息预警,将风险降至最低
“根据美国对中国拟征收清单,西海岸新区主要涉及的产品包括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电器及电子类产品、金属制品、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等5大类商品。”单广立说,受影响的企业订单从十几万美元到上千万美元不等。
“根据问卷调研及座谈会了解到的情况,受影响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订单减少、成本上升,另外企业也比较关注可能的汇率变动和贸易摩擦持续时间等问题。”单广立说,当前,区政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信息预警,及时跟踪中美贸易摩擦的最新变化,以受影响较大的产业、企业为重点,做好相关产业损害调查、产业发展安全评估、产业预警和分析上报等工作,使出口企业做到心理稳定,尽量保住订单。
同时,西海岸新区还通过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一些有效服务。西海岸新区政府与中信保山东分公司合作,为全部中小企业健全信用保险,拉动700多家中小型企业提高了2亿多美元的进出口总量;信保公司还免费为受影响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咨询,帮助企业将损失降至最低;同时,政府鼓励企业加强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区战略机遇,加强海外市场开发,委托信保公司出具相关国家风险评估报告,供企业参考。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考虑协同相关部门加大企业对外参展、出访的力度。”单广立说,西海岸新区专门组织了外贸企业国际市场拓展培训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海外促销行动计划和“通商青岛、品牌之都”全球营销促进计划,合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最大限度降低贸易风险。
多元化发展,补齐“一条腿走路”短板
在采访中,双星、赛轮两家企业都提及,全球化发展、产品转型升级是解决中国企业壮大实力、摆脱贸易摩擦困境的有效手段。早在2013年,赛轮就在越南设立了海外工厂,目前正考察在其他国家设立工厂事宜。全球化发展,一方面可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实力,提高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能力与地位;另一方面,全球化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强大的研发和销售渠道,扩大不同国际市场份额,补齐“一条腿走路”的短板。
以双星集团为例,从2014年开始,双星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全力推进营销当地化、制造洲际化、研发全球化“三化”战略,已先后与60多个国家客户建立一国一伴关系,与十几个国家客户建立大采购关系,构建了遍布全球各地的销售网络,形成了强大的渠道优势。
2018年7月,双星集团完成了对韩国锦湖轮胎的收购,成为全球前十、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锦湖轮胎在中国以外有5个生产基地和4个研发中心,利用锦湖轮胎在中国市场以外的优势和产业布局,双星可以有效地应对各国的反倾销。”双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柴永森说。
周圣云表示,在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加快出口产品从传统优势向以技术质量为核心的新型优势转变,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我们对自身产品的质量和价值有信心,即使加税我们也是有底气的。”周圣云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轮胎产业已经非常具有竞争力——拥有良好的技术积累、80万的产业工人、完善高效的供应链,在一定时间内,产品被超越和替代的可能性比较小,即使加税也可以在生产商、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产生一定的消化能力。
“面对当下的经济形势,最主要的是帮助企业认清困境、理顺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思路就一定会有出路。”单广立说,西海岸新区目前正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系列举措,深入推进“放管服”,在落实“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统一备案清单”“集中汇总纳税”等自贸区监管创新制度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大外贸”服务体系,在已有商务、海关、国检协同服务的基础上,将海事、边检、税务等相关业务纳入外贸企业服务范畴,营造外贸转型新环境,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本报记者 刘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