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4日 星期二

    东北振兴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作者:陈晨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4日 14版)

        【财经论语】

        东北在变。

        8月29日,辽宁省各市、沈抚新区与我国民营500强企业签约76个项目,总签约额2956亿元。在此之前,华晨集团和宝马集团签署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长期发展框架协议,确定在沈阳建设华晨宝马第三工厂;京东计划未来三年在东北投资超200亿元;恒力石化、宝来石化等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在东北落地生根……一个个投资计划,以真金白银诉说着资本选择东北的事实。

        上半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3.5%、19.1%,东北三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个个统计数字,表明投资者对东北的信心正在回归。

        与这些积极变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几年每每提到东北经济下滑就很难绕过的“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这些说法虽然并不够客观准确,但一些民营企业家曾抱怨的东北某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存在失信行为、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却是不争的事实。审视自身,东北的营商环境确实存在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

        回溯历史,东三省成就瞩目——一度占有我国90%以上的重工业,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全国第一,为上世纪中国经济的崛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然而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地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在这个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经济出现十分明显的下滑,引发关注。

        作为我国最晚退出计划经济的地区,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体制机制弊端显现、国企改革的历史包袱重、官僚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等多重因素束缚和影响。市场意识淡薄、政府的手伸得过长管得过宽、对民营企业家缺乏应有的尊重、不善于运用社会资本……在很多人看来,东北经济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没有理顺和市场的关系,导致其营商环境无法吸引民营经济、无法激发市场活力。

        面对这些问题,东北痛定思痛:想要振兴,政府部门就要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就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来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就要做好“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就要以“店小二”的身份为市场和企业做好服务。

        痛定思痛后,东北刮骨疗毒:政府部门勇于拿自己开刀,主动转变职能。从办理居民身份证,到办理企业“出生证”,东北各级政府在“简”“放”上下功夫,大幅减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不见面审批”、“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综合改革等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纷纷落地。

        营商环境的改善,为东北经济带来了积极变化:新设企业大量涌现,市场活力持续迸发,民间投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东北经济企稳向好。

        当然,改革无止境,东北全面振兴任重而道远。有关部门还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放权放活,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继续创新监管模式,管住政府容易干扰市场的“手”;继续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投资营商环境、有效遏制东北资本和人才流失状况,才能让投资跨过山海关、让东北振兴不沦为空谈。

        (作者:陈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