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
据统计,我国有3000万名贫困人口。在这些贫困人群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有较大比重,因而,健康扶贫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精准健康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新载体,可以说,网络扶贫已不仅是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精准扶贫方略的有效结合,也是新时期开展精准健康扶贫工作的一项有益尝试。如今,很多互联网健康保障平台应运而生,为需要救助的人提供了更加高效、方便、透明的筹款渠道。利用“互联网+”,人们可以方便地奉献爱心,传递正能量,使健康扶贫“人人皆能为”。不仅如此,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为解决看病就医难题、健康扶贫等提供了一些手段和思路,特别是为偏远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了更多方法。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王斐说,近年来,国家卫健委也在积极开展“互联网+健康扶贫”工程,首先是构建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将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贫困地区辐射;其次是构建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把健康教育辐射到贫困人口身边;再次是通过互联网,对慢病贫困人群加强管理,减少因慢病导致并发症、合并症带来的新负担。
正是得益于此,很多大病重病、突发意外等需要救助的人及其家庭,及时得到了帮助。据轻松筹创始人兼CEO杨胤透露,轻松筹成立三年多来,已累计筹款超过200亿元,帮助160多万个大病家庭走出困境。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平台也遇到“假病历骗捐”“恶意发起项目”等困扰。前不久,“轻松助善”公益行动正式启动,将针对一些筹集资金类公益活动存在的“假病历骗捐”等现象,公布“轻松筹平台个人失信虚假名单”。
的确,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众筹公益平台在为真正需要救助的人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使很多居心不良者钻了空子。有些人夸大病情,隐瞒真实财务状况,甚至虚造出各种人间惨状,以此来谋取不当利益,甚至社会上还出现了专门伪造假病历的“黑产”。近期,多起通过网络众筹公益平台进行骗捐的事件被曝光,不少人觉得自己的爱心被透支、被消费,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因此失去了有可能得到的帮助。
同情的眼泪,如果被伪装的可怜欺骗而流干,剩下的将是冷漠。弱者的困境,如果因伪造的呼救打断而绝望,余下的将是仇恨。骗捐不仅伤害了人们的爱心,撕裂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折损了整个社会的诚信生态,更可怕的是,大量骗捐信息混迹其中,会堵住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求助的出口。因此,如何让网络众筹公益平台这个新生事物真正发挥作用,将“骗捐”的漏洞堵死是当务之急。
网络骗捐事件频发,反映出监管机制的漏洞。日前,在2018“互联网+精准健康扶贫”论坛中,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卫生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孙东东提出,现在社会众筹往往捐助的都是急性病,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假病例,因为有很多空子可以钻。其实更需要关注的是慢性疾病人群,比如精神疾病、肝炎等。希望患者在向社会组织求助的同时,国家也能够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医疗保险机制,从根源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只有通过多方发力、多措并举,及时化解成长的烦恼,才能让“互联网+健康扶贫”惠及需要的人。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监督,积极提供举报线索,让“骗捐”完全失去生存土壤,让每一份爱心都能流向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作者:田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