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8日 星期二

    产业扶贫,如何“扶”出质量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8日 14版)

        山东滨州淡水虾丰收,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初秋,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桐木镇均享葡萄园里,数十名贫困户正忙着剪摘葡萄、装箱、过秤和搬运上车。本报记者 李慧摄/光明图片

        【经济界面】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正式下发,其中明确提出了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等10个方面强化各项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举措。

        各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都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帮助贫困群众上了不少种养业项目。产业扶贫如何避免单一化、雷同化的倾向?怎么把特色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如何确保让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受益?记者对此进行了调研。

    1.让农民跟着市场走,因地制宜调整种养业结构

        初秋,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李渡镇阁老坟村,漫山遍野的柑橘树旺盛生长。“这里栽的是晚熟柑橘,仅李渡镇就有3200亩,共10多万株。”嘉陵区农牧业局园区办主任刘志华介绍。为增加土地收益,部分柑橘园里还套种了西瓜、蔬菜等。“通过套种增加收益,我们也可以分到更多红利。”安平镇活香炉村村民林碧珍告诉记者,有了柑橘这项主导产业做支撑,村民们稳收土地租金,入股产业园获分红,还当上了产业工人。

        “脱贫根基在产业,难点在增收。南充计划从今年开始,用4年时间,投资5亿元,在现有100万亩柑橘基地基础上,新建或改良100万亩晚熟柑橘基地,建成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中国晚熟柑橘之乡’,力争将所有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产业链。”南充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邓强说。

        南充是我国唯一以“果城”相称的城市。唐武德四年,南充因城西有盛产黄果(广柑)的果山,于是定置“果州”,即为“果城”称谓之始。嘉陵江中游的南充因独特的水、土、气候条件,具备了发展柑橘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邓强介绍,在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选择上,南充坚持了三项原则,“一是坚持‘一县一品’的总体布局,建设‘中国晚熟柑橘之乡’和‘木本油料基地’,以规模化对抗市场风险;二是在产业选择上立足当地种养习惯和产业基础;三是特色产业要落地,还要尊重群众意见”。

        数据显示,未来三年,我国仍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越往后难度越大,平均每年需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

        实现贫困户的稳定脱贫,特别是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持续稳定脱贫,离不开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的深入推进。

        目前贫困地区生猪、牛羊、家禽等养殖业,果品蔬菜等种植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一个区域内同类产品扎堆,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单一化、雷同化的倾向。

        “近期看,一些产品前景还是不错的,增收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有一些产品已经出现供给过剩,现在有一些贫困地区已经出现价格下跌、滞销、亏本。长期来看,许多产品的销路难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凸显。”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说,脱贫攻坚首先要把产业搞好,确保产得出卖得出、产得好卖得好,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要强化市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调整本地区种养业结构,培育“一村一品”。

        “扶贫产业不能盲目跟风,不能一哄而上。政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资金服务、营销服务,但是不能大包大揽。最理想的方式是让农民跟着市场走,而不是跟着政府走。”韩俊说。

    2.加强产销衔接,确保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今年6月,以“产品出村助力脱贫”为主题的2018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在京启动,首场对接活动现场签约超过54亿元,总采购额达到127亿元,采购量约252.6万吨。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现场指出,要把推动贫困地区产销对接作为实现农民脱贫增收的“牛鼻子”、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让这些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寻常百姓家,不仅有助于“以销促产”,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健康发展,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增收渠道;还有助于丰富城市居民的餐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通过一系列产销衔接活动,山西临汾优质农产品走进云丘山旅游区大市场,宁夏“六盘山”冷凉蔬菜走出塞上江南,走进浙江和福建厦门。

        事实上,“运不出、卖不掉、价不高”是许多贫困地区农产品在销售环节上的共同烦恼。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说,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大多良好,出产的农产品大都是绿色天然的优良产品。但受基础设施落后、流通成本偏高、市场信息不畅、品牌建设滞后等因素制约,许多优良产品“藏在深山人未识”。这需要产销区共同努力,让优质农产品走出来,带动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引领消费升级。

        “农民跟着市场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常规措施和应急措施并用,多措并举来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抓产业扶贫不能只抓生产不抓市场,要生产、市场两手抓,也就是说生产、技术、资金服务都要跟上,市场营销服务也要跟上。”韩俊说。

        为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营销,《指导意见》指出,多渠道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与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贫困村,推广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学校、医院、机关食堂和交易市场活动。

        韩俊认为,从各地实践来看,加强产销衔接关键是要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比如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合同购销关系,形成市场带动的关系,确保贫困户产出来的东西有人收,能够卖得出。

        “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农超对接,加快快递下乡工程,供销、邮政、电商企业服务网点要加快向贫困地区覆盖,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出村进城创造条件。要大力推广以购代捐的新扶贫模式,从一些机构定点扶贫的情况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医院这些单位到贫困地区,特别是定点扶贫地区购买农产品,产销挂钩非常直接。我们把它称之为以购代捐,这是一种消费扶贫的方式,效果比较直接,可以加快推广。”韩俊说。

        专家指出,为确保农产品卖得好,还要加快贫困地区贮藏、保鲜、烘干、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上市时间,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为农产品的销售创造更好条件。

    3.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油茶产业是江西省定南县的特色产业。在特色产业助推脱贫中,定南县推行了油茶“100+1+1”模式创新,通过“100+1+1”利益联结机制(即每发展100亩油茶需带动1户贫困户脱贫,雇佣1名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破解贫困户收益难题,累计带动了失能弱能、无产业发展和就业能力的贫困户155户,每年每户增收5000元。此外,还通过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设分户式光伏电站,直接带动669户兜底保障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4800元;在25个贫困村各建设了一座60KW村级光伏电站,并将年度收益的60%通过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等多种形式,分配给全村贫困户,特别是无发展产业且就业困难的失能或弱能的贫困户,助推贫困人口脱贫。

        在产业扶贫发展中,常常会面临缺资金、缺技术、缺品牌、缺产业链等难题。贫困户置身风云变幻的市场,抗击风险的能力较弱。如何有效防控风险,让脱贫更加精准高效?需要在贫困户、企业、合作社等各经营主体间,建立起一套稳定持久的利益联结机制。

        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各地不断探索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好做法。

        今年以来,贵州省黔西县红林乡实施“公司+党总支+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模式,将全乡贫困户全部纳入蔬菜大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户均有股份。

        甘肃省民乐县推行股份合作模式,鼓励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参与、监督企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龙头企业、合作社以场地、技术、种苗等要素入股合作社,采取按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方式,让贫困户分享到销售利润。

        在贫困群体中,有不少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如何为这些人提供兜底保障,如何让他们在产业发展中受益,关乎脱贫攻坚的质量。

        “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不同的贫困户群体也要有不同的举措。例如我们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务工,土地、资金入股分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股权量化分红和返租倒包等方式,实现脱贫收益。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土地、资金入股分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股权量化分红等方式,实现脱贫收益。”邓强说。

        “产业精准扶贫的关键是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分散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在市场中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在资源整合和利益分配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协助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指出,要改变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让贫困户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由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主导的产业体系中,由有竞争力的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改革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用多种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将现代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连接起来,实现资源的合理整合和利益共享。

        (本报记者 李慧)

    链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1.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林草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

        2.将贫困地区特色农业项目优先列入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加大扶持力度,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创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贫产业园。

        3.多渠道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与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贫困村,推广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学校、医院、机关食堂和交易市场活动。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完善贫困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设施建设。推动邮政与快递、交通运输企业在农村地区扩展合作范围、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

        4.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有效做法,实现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李慧 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