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7日 星期一

    寓廉于艺:大学士祁寯藻的书法实践与价值追求

    作者:刘维东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7日 14版)

        【读史札记】

        祁寯藻(1793—1866)是清代政坛的股肱大臣,历宦嘉道咸同四朝,由编修累至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死后谥“文端”,入祀贤良祠。他一生践行经世致用的实学主张,支持禁烟运动,曾为抵御福建沿海英军入侵作出积极努力;大力整顿吏治,改革赋税盐政,主张河海两运,关注农业生产,支持兴学育人。咸丰皇帝称赞他“在军机处行走有年,实力匡襄,殚心竭虑,自军兴以来,夙夜在公,勤劳倍著”。祁寯藻“学粹品端,忠清亮直”(《清史列传》卷四十六),在朴学、文学、书法等方面都卓有建树,位列“晚清四书家”(窦镇:《国朝书画家全录》),其柳楷更是被誉为清代“楷书之首”(《水窗春呓》)。正所谓“字如其人”“心正笔正”,祁寯藻把艺术追求与立身处世结合起来,在书法活动中推行勤政廉政理念,期望以此达到约束自我、砥砺亲友、改良风气之效。

        书写佳言警句约束自我、勉励同好亲朋。在祁寯藻的斋舍中,悬挂着他手录的行书座右铭《子史粹言》四条屏,以“源清者流必洁”“贤而多财则损其志”等诫勉自己,立志“一生重大节,致身必竭力”。作为享有盛名的书法家,经常有人求取书法作品,祁寯藻总是有意识地赠送亲友格言警句,如楷书八言联“刚柔攸得功加于民,廉孝相承世载其德”,希望他们谨守廉孝之道,做有功于民之人;行书八言联“学道爱人整躬作范,化民成俗造士为先”,激励亲友身先士卒、任贤化民;道光二十七年冬,时任户部尚书的祁寯藻书赠外甥阎耀生一幅行书对联“居身不使白玉玷,洁志直与青云齐”,勉励他洁身自好、不可同流合污。他赠送给弟弟祁宿藻的对联“勤求公事非多事,摒绝人情是近情”,更是语重心长、期望甚深。祁宿藻比祁寯藻小八岁,父亲祁韵士去世时年仅十四岁,他后来的成长除了母亲管教外,主要是受到兄长们的影响,尤其是祁寯藻的作用不可低估。祁宿藻道光十八年考中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任编修,后授武昌知府。正是在他正式走上宦途之际,祁寯藻直言鼓励弟弟要勤勉公务、摒弃人情关系的羁绊。这些恳切诫勉之词对于祁宿藻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没有辜负哥哥的期望,曾因赈灾防洪政绩卓著,被破格提拔为广东盐运使,又屡立功勋,升迁至江宁布政使,后因劳瘁成疾、英年早逝,受到清廷的隆重嘉奖,谥“文节”。

        祁寯藻也时常借助书法宣扬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等行政理念,树立典范,化风导俗。早在道光十五年编撰《马首农言》时,祁寯藻就注意到,家乡山西寿阳县志记载了明代万历年间一位“政尚勤俭,躬行化民”的蓝知县。这位父母官“为制纺织具,雇织妇分四乡教之。月察岁考,奖励备至”,而“民赖其利”,“至今父老能谭其事,而多不知蓝公名者,固宜表而出之,尸而祝之也”。后来祁寯藻又通过顺治时邑人张所赋撰写的《蓝公教织记》,详细了解了蓝知县耗尽家产千方百计解决乡民纺织困难的事迹,并深深为之折服,认为“公传宜补循吏中,公祠宜傍泮水宫。大书深刻碑穹隆,要使城乡市镇九十有二所,人人歌舞公之功”。为此,他专门创作了长诗《蓝公教织歌》,希望使蓝知县“勤政为民”的典范形象和可贵精神得到广泛弘扬。在祁寯藻的大力倡导和鼓舞下,寿阳民众于咸丰六年在县署附近集资修建了蓝公祠。祁寯藻不仅为建祠捐银五十两,还用端严秀美的楷书恭录了《蓝公教织记》,用流美俊朗的行楷书写了自己创作的《蓝公教织歌》,刊布于蓝公祠的东西壁。此外,他又亲自撰联“赍布想文翁,千载馨香留石室;鸣琴闻单父,万家机杼答弦歌”,连同匾额一并手书,悬于祠门之上,希望通过自己的书法使之流播后世,成为激励仕宦为民造福的鲜活教材。

        咸丰元年十月,时任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的祁寯藻,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专门为裴晋公祠书写《唐平淮西碑》,同样也是为乡贤树碑立传,诫勉后学效仿先贤。此前,祁寯藻奉使兰州办案,返京途中拜谒了位于山西闻喜的裴晋公祠。裴晋公即唐代中兴名臣、宰相裴度。他平叛淮西功勋卓著,唐宪宗命韩愈执笔撰写了《平淮西碑》以示嘉奖。可惜该碑很快被毁,宋人重刻碑到明清时也遭毁失。祁寯藻对此感喟不已,因此当裴氏后裔请求书写碑记时,他便慨然应允。这篇碑文洋洋洒洒达1580字,占满四通大碑,每幅碑面净高2.54米,宽0.78米,字径两寸,从其宏大的气势、精美的书法,可以想到作者花费了大量心血。祁寯藻在《裴晋公祠补书韩碑歌》中写道:“书之亦堪警素餐”,“安得天弧扫余焰,便清瀛海回狂澜”,表达了他期待士人建功立业、勤政有为的心情。裴晋公祠中至今屹立的巨碑被后世誉为功业、文章、书法“三绝碑”。

        不仅为士绅先贤树碑立传,祁寯藻也经常无偿为乡民书写碑文或者楹联,旌表贞烈、伸张正义。山西寿阳至今还保存有祁寯藻为乡人书写的各类碑文,其文集中也收录有数量可观的寿序、碑记。一次,他经友人介绍得知邻村韩姓、樊姓修建牌坊,欣然书写牌匾,不取分文报酬。他在日记中写道:“相邻有节妇,亲族共旌之,褒扬闺范,善事也,余所乐为。”道光三年发生了震惊官场的榆次赵二姑冤案,一名十三岁少女赵二姑遭人强奸,县衙官员却包庇罪犯、以通奸论处,赵二姑申诉无门,愤而刎颈身亡。山西各级官吏复审,依然维持原判。后家属赴京城申诉冤情,在皇帝亲自过问下始得澄冤,山西各级官员七人受到严惩。事后,榆次民众在驿道村口为赵二姑设立牌坊纪念,祁寯藻为此撰写了对联“素志持贞皎皎争光日月,稚年赴节寥寥表异乾坤”,并且赋《赵烈女辞》一首,诗中写道:“煌煌丹诏,旌尔烈女,谴彼官吏”,“若非照以日月,激以雷电,覆盆之下何由见,守土者可以鉴”。不仅盛赞赵二姑的贞烈,同时也以此来警诫官吏必须要以此为鉴,执政为民、秉公执法。    祁寯藻多次出任学政、考官,每到任所,都会深入调查实情,整顿陈规陋习,积极支持地方文化建设,倡导清风正气。他曾临书乾隆年间的正直大臣钱沣在沣州试院留存的大字“用严”悬于斋署,意在时刻警醒,律己律人。至今眉山三苏祠还藏有一件祁寯藻的立轴,内容是:“昙秀来惠州见东坡,将去,坡曰,山中人见公还,必求土物,何以与之?秀曰,鹅城清风,鹅岭明月,人人送与。”作品巧借宋代昙秀讲“清风明月”的典故来宣扬清廉自守,反对当时官场盛行的馈赠陋习。山西方山昭化寺藏有他题写的《程子四箴》,其中有“志士励行,守之有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等语,也是借助经典辞章的书法作品来实现促进社会教化、净化人心的目的。道光十六年,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支持下,京城接待士子科考的“三晋东馆”建成,祁寯藻欣然为会馆书写了碑记,文中提到“(山西)务本崇俭之风至今未改”,期望“居是馆者,其更争相砥砺,束身自爱”,无疑都是对于廉洁风尚的倡导、志行砥砺的策勉。

        纵观祁寯藻的成长与仕宦经历,不难看出,他之所以能够廉洁自律、并且终生致力于推动官德政风建设,除了正统的儒学教育及强烈的责任担当外,还应与其童年遭际有一定关系。嘉庆九年,其父祁韵士任户部郎中,因前任监督失察造成国库亏损受到牵连,被革职入狱,后发配新疆。少年祁寯藻曾在狱中服侍父亲八个多月,对贪腐危害有刻骨铭心的感受。他立志成为勤政廉洁、疾恶如仇的清官,“历事四朝,久参密勿,侃侃持正论,不少阿附取容”(秦湘业:《祁文端公神道碑》)。祁寯藻为官五十余年,培养了不少人才,却“不受私谒,有馈赠者必却之”。虽然位居高位,但其老宅却破败不堪,无法居住,以至晚年回乡养病时只能借住寺庙,时人借用赞誉宋代名相寇准的诗句“有官居鼎鼎,无地起楼台”来赞美他。也正因为如此,通常被赋予怡情养性的书法活动,在祁寯藻这样具有政治理想的士大夫生活中实现了政艺合一、相得益彰的功效。祁寯藻晚年出任同治皇帝的领班师傅,他给皇帝推荐的法帖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以集字内容“为御殿箴”。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正直大臣,其“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主张是古代贤臣向皇帝进行“笔谏”的经典范例,其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刘维东,系山西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