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今年是新时代中非关系“非”比寻常的一年。7月,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非洲四国。再过不久,非洲领导人将齐聚北京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与非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在短时间内两度牵手,向世界展现团结合作的力量、共同发展的意志、世代友好的决心,携手奏响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
习近平主席说:“中非虽然远隔重洋,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民心相通一直是中非人民交往的基础,是中非关系的基石。
民心相通,始于中非悠久的交往历史。郑和七下西洋,四度抵达东非沿岸,带去了丝绸、茶叶,未掠夺一寸土地、一个奴隶,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今天非洲作为“一带一路”的自然延伸,中非交往继续秉持和平合作的丝路精神。
民心相通,来自中非相同的历史遭遇。因为相互理解,双方在漫长岁月中始终平等相待、真诚友好、相互支持。非洲人民不会忘记为坦赞铁路献出生命的中国工人,中国人民将始终牢记把中国“抬进”联合国的非洲兄弟。
民心相通,因为中非怀揣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梦想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更凝聚民心。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非洲人民也在努力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24亿中非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中并肩前行。
习近平主席说:“只有双方人民热情参与,中非友谊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中非合作基础才能不断巩固。”只有将人民置于中心地位,让人民的心贴得更近、手握得更紧,中非关系才能与民意交融,在更高水平上行稳致远。
近年来,中非人文交流内涵日趋丰富,影响更加广泛。2017年11月,来自津巴布韦“梦想秀”的青年人登上了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中非文化交流项目不断推陈出新,不仅为中非两个古老文明交汇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也为非洲人民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了更多机遇,演绎出一幕幕中非人文交流的动人故事。
2018年3月,乌干达35名中学教师在麦克雷雷大学接受汉语教学封闭培训,组建了一支乌干达自己的中文教师队伍。目前,全非洲已有55所孔子学院,累计培养学员140多万。汉语越来越多进入非洲国家教学体系,孔子学院也逐步走向多元化、本地化,语言不再成为中非人民交流的鸿沟。
2018年6月,肯尼亚莱基皮亚郡的偏远村落,穆内内激动地说:“我终于可以惬意地躺在沙发上和家人一起看球了。”像穆内内这样能看上世界杯的非洲村民还有很多,他们都受益于中国的“万村通”数字电视项目。非洲人民有了一双看世界的眼睛,难怪他们发自肺腑地欢呼“感谢习主席!感谢中国!”
中国将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广大非洲友好国家一道,加强交流,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只有坚持“真实亲诚,以义为先”的精神,给双方人民带来福祉,中非关系才能体现民心所向,在新时代加速前行。
今天的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不只是国家意志,它早已深入中非人民内心。多年来,中国医疗队在非洲就是温暖的代名词,历代援非医生用仁心仁术践行着真实亲诚理念。2014年,突如其来的埃博拉疫情席卷西非三国,在世界陷入恐慌之际,还是中国医生义无反顾奔赴疫区。患难与共,莫过于此。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致力于帮助非洲将人口红利转化成发展红利。越来越多的非洲学生来华留学,回国为祖国发展振兴贡献力量。中国在非企业更加注重回馈当地,帮助非洲培训专业技术人才。中非合作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诠释了支持非洲增强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大“义”。
津巴布韦华侨中有个叫“非爱不可”的妈妈团体和一个连车牌号都被熟知的“程爸爸”,他们多年如一日关爱当地孤儿。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非洲人民慷慨解囊。在青海玉树和云南金平坐落着刚果(布)和赤道几内亚人民捐建的学校。点滴事例足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在中非人民心中是大道,亦是真情。
非洲有句谚语:“河有源泉水才深。”中非友谊的长河,因为有人文交流的涓涓细流,才源远流长、经久不息。中非人民越走越近、越来越亲,筑牢了新时代中非关系的民意根基。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征程上,中非人民必将携起手来,书写一段又一段平凡而伟大的交往佳话。
(作者: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