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7日 星期一

    荒地“活”百姓富 人留住

    ——土地制度改革助四川成都战旗村振兴

    作者:本报记者 杨舒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7日 10版)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从成都市沿成灌高速出发,不到半小时车程,就到了位于郫都区的柏条河畔,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热点战旗村就坐落于此。

        一排排黛瓦白墙、带有浓郁川西风格的乡间别墅鳞次栉比,占地上万平方米的“战旗第五季·香境”特色商业街区已经开街,一家家川味小吃、手工特色体验坊门口人头攒动,楼上的乡村民宿酒店虽未开张,但古色古香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外观引得游人频频询问。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块地还是战旗村党支部书记高德敏心头的“老大难”。据介绍,这里的13亩多土地原是村里集体办的复合肥厂、预制厂和村委会老办公楼,由于效益不佳和环境污染,厂子相继关停搬迁,一大片地闲置下来。“原来村里也曾经把地出租,但每亩一年租金只有几千元。请企业来搞商业开发,却碍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能入市,不敢花大力气投资搞建设,所以老也谈不拢。好好的一块儿地,就这么成了村里‘半沉睡的资产’,我们心里也是干着急。”高德敏说。

        转机出现在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开始在全国33个地区实行试点,郫都区入选改革“试验田”。新政之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望与国有建设用地同价同权。

        机遇面前,战旗村党支部当机立断,抢先“试水”。2015年9月,这块面积为13.447亩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拍卖,以每亩52.5万元的价格出让给四川迈高旅游公司。这是全国第一个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依托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也是四川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槌”。

        “这一槌一下子把地盘活了,净收益就有700多万元。当时有人建议全村直接分红,我们一琢磨:大家拿到钱固然好,但要想长长远远致富,还是得有产业”。高德敏介绍,经过集体民主决策,战旗村将土地净收益的20%用于集体成员现金分红,80%作为村集体公积金、公益金来缴纳村民医保、建设公共设施和集体经营资本,避免分光吃光,以保障村民长远生计,“我们啊,也要追求一个可持续发展”。

        于是,曾经的荒地上塔吊耸立,机器轰鸣……不到半年,“战旗第五季·香境”旅游商业街区拔地而起。“这个项目不但有入市分红,家家户户还能靠着它开农家乐,吃旅游饭,一下子解决了村里100多人的就业问题。”高德敏说。2017年,战旗村1700多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6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相比2015年提高了4000多元。依托这个项目,战旗村还自主开发了“乡村十八坊”特色旅游项目,游客来到这里有吃有玩有购,又能住宿,带动了一三产业的联动发展。

        “村里兴旺了,家门口就有活儿干,谁还出去打工啊?说了也许你都不信,我们村里几乎没有单独在家留守的孩子和老人。”在战旗村农产品展销中心,18岁的收银员杨靖雯谈起这些颇为自豪。她告诉记者,10多年前,战旗村还只是一个纯粹的农业村,为了谋生,许多人都要外出打工;这几年,村里把握住好政策,乡村旅游发展得红火,家家户户盖起了二层小楼,通起了煤气自来水,杨靖雯一家6口也住进了2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村里人一批批从外面回来,或是开农家乐卖农产品,或是做餐饮、住宿、特色商品,村里还组织学习蜀绣等技能培训,不怕在家门口找不到好工作。”杨靖雯笑着说。

        盘活了土地,产业兴、百业兴,农村“空心化”问题也得以解决。战旗村的成功实践正是3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为乡村振兴释放发展空间和动力的一个缩影。自然资源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3个试点地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共1101宗、16.6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970宗、2万余亩,总价款约193亿元,收取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15亿元;各地共腾退零星、闲置宅基地9.7万户、7.2万亩,办理农房抵押贷款4.9万宗、98亿元。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制度支撑就是土地制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表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能够让农村的产业活起来、农民富起来,让农村实现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

        (本报记者 杨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