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6日 星期日

    丛石幽秀碧兰馨

    ——湖州南浔述园记

    作者:贾珺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6日 10版)

        述园庭中南望快阁。资料图片

        今人提到江南园林,言必称苏州,次则扬州,再次则杭州,余者似皆不足道。著名建筑学家童寯先生名著《江南园林志》却称:“南宋以来,园林之盛,首推四州,即湖、杭、苏、扬也,而以湖州、杭州为尤。”不但将湖州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为园林最胜之地,还将湖州推为四州之首,与现代公众的印象颇有不同。

        湖州位于浙江北部,旧属吴兴郡,水土丰腴,文化发达,自六朝以降,田圃山墅渐兴,宅园别业层出不穷,在宋元明清时期达到极盛之境。清代后期受战乱影响,湖州园林走向衰落,但辖境内的南浔镇却繁华更胜往昔,在清末民初的几十年间陆续兴建了若干私家园亭,其中包括宜园、东园、适园、刘园、觉园五大名园,成为江南园林一支重要的地域流派。

        之后又经百年沧桑,昔日的南浔诸园仅余四座遗构尚可寻觅,以小莲庄(刘园)最为著名。述园是现存园林中规模最小的一座,秘不示人,但亦有独特佳胜之处,不可轻视。

        述园位于南浔镇南栅述园里,南临毓秀河,始建年代不详,后为朱瑞莹所得,于光绪元年(1875年)进行重建。朱瑞莹字士玉,号兰第,出身于丝商家庭,曾考中秀才,平时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并擅长诗文,述园便是他与同好们的吟咏雅集之所。

        光绪十四年(1888年)朱瑞莹去世,家道中落,述园被转售予丝商梅履正。梅氏家族名列南浔“八牛”之一,创始人梅月槎创办“梅恒裕”丝经行,其产品屡次在国内外博览会上获奖。梅履正是梅月槎之孙,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在南浔创办第一家机器缫丝厂,是当时中国生产规模最大的丝绸企业之一。

        1949年后,述园被收归国有。《南浔志》记载园中原有环碧堂、快阁等建筑,如今园内仅存以快阁为主体的一个庭院,并于近年得到重修,而环碧堂和一些珍贵花木、山石均已亡佚。

        现存述园保留的一进庭院,虽然门外临河,但园内没有任何水景,是典型的以假山为主的旱园。不过庭院虽小,理景手法却相当丰富,在晚清江南园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快阁位于庭院南部,南依毓秀河,东南邻毓秀桥,阁南拓有宽约4.5米的平台和供上下平台之用的台阶。南浔水路便利,游人可乘舟往来,在此登岸。从老照片上看,此阁原为四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的两层均为六间,歇山屋顶,出檐很短,垂脊平直,翘角并不明显;上部二层仅为两间,采用重檐歇山形式,飞檐高翘,造型灵动,与下部建筑形成鲜明对比。20世纪50年代上部的二层楼阁被拆除,现在只剩下底部的两层。楼分六间,似有模仿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意趣。面向庭院的北廊天花采用船篷轩样式,精巧典雅;门窗安装在外檐柱间,梁枋、雀替、牛腿、檐板等构件雕饰精美。

        中国历史上称作“快阁”的名楼不止一处,比如江西泰和县的慈氏阁,始建于唐乾符元年(874年),北宋时期更名“快阁”,诗人黄庭坚为之作有《登快阁》诗,“阁名遂大著”,之后历代文人吟咏不绝。浙江绍兴鉴湖岸边也有一座快阁,传说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读书处,清代乾隆年间重建,同治年间成为姚氏藏书楼。述园快阁沿袭了传统的建筑主题,人在阁内不同楼层均可透过门窗欣赏园中山石之景,从仰视、平视乃至俯瞰等不同角度体验山石形态的变化;同时还可在楼上眺览周围河流、民居、坊巷的景致,拓展了园林空间,使人获得登临之快。

        快阁北部庭院平面为矩形,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12米,总面积约240平方米。在西北角设有一座小亭,其平面形制相当于1/4个十二边形。院中大部分地段都被山石占据,其叠石包含花坛、石峰、屏山和洞穴假山等多种形态,但空间并不显得拥塞,反而表现出错落有致的层次感。

        中部以小块湖石围合出一圈花坛,轮廓近于长方形,坛中分置三尊高耸的湖石,中央一块高距地面4.2米,两侧皆在3.5米左右,略成拱卫之势,形态优美、肌理丰富、色泽温润,下部以较小的山石砌成底座。

        花坛北侧紧贴院墙布置一组山石,采用“壁山”做法,以白粉墙为背景,蜿蜒起伏,自西向东伸展,渐次升高,在东北角叠成体量较大的假山。南侧也有小块山石砌成的花坛,内植一株白皮松,姿态挺拔,成为山间亭畔重要的竖向构图元素。

        假山是园中的精华,内藏连环相接的两座山洞,东西两边皆有石径可登山顶。山顶比较平坦,南侧以小型湖石与条石交错,充当栏杆,中间也置有一块大型湖石,象征顶峰。沿东侧磴道下山,需穿越洞穴才能出山。洞南花坛中植桂树,也是一株古木,秋日香气馥郁,满庭芬芳。

        值得一说的是,述园的假山有两个特点可能被造园大家视为俗套。

        一是三峰或五峰并峙的手法曾经在明末之前非常流行,并对日本古典园林有深远影响,岛国现存实例中“三尊石”的景象比比皆是。但《园冶》作者计成已经对这种类似于“峰虚五老”的程式化手法进行了批评,后来中国园林中不再常见,现存者只有苏州留园冠云、岫云、瑞云三峰等很少的例子。

        二是述园假山上多处都使用了经过人工打磨的条石,并以铁件拉牵,这样既便于山石的叠筑,又能加强山体的稳固性。在洞穴内可以清晰看见山顶条石的底面,当年造园者还特意在此处以堆塑的手法雕出盘龙图案,模拟屋顶天花。这种手法自清代中叶以来成为江南园林叠山的主流,在苏州狮子林中表现尤为明显,未免留下较重的人工雕琢痕迹,缺少浑然天成之感,故而嘉庆年间叠山大师戈裕良曾说:“狮子林石洞皆界以条石,不算名手。”但述园假山仍然继承了这一模式。

        当年述园中还有一尊上佳的奇石,高约3米,形态古雅,石身有一孔,以口贴近吹气,声如清啸,因此得名“啸石”。此石原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名臣阮元所有,石上有三段题刻,最上边即为阮元所题的“啸石”二字,还有两处分别为金石学家张廷济和述园主人朱瑞莹的题款。朱氏卒后此石为藏书家刘承幹所得,现存于南浔嘉业堂园中。

        朱瑞莹号兰弟,又号“兰荑主人”,十分喜爱兰花。园中曾专门培育一种珍品兰花,枝干较高,绿梗翠花,其瓣宛似梅花,号称“述园梅”。嘉兴画家许鼐和善于种兰、画兰,在其《兰蕙同心录》一书中专门记录了这种“述园梅”,并夸赞此花“迥超凡品,令人色舞眉飞”。

        清末文人徐延祺咏述园诗云:“朱门楼阁敞青云,一色玻璃耀眼明。是我昔时旧游地,轩窗改换几经营。真疑碧玉壶中立,仿佛山阴镜里行。”诗中称在高大的楼阁里可以远眺云天,视野开阔,新安装的玻璃晶莹透亮,在园内游览如置身于壶天之中、行走在山阴道上。这些景象今天依然大致可见。

        南浔园林大多建造年代较晚,却达到较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后一抹晚霞”。述园如今虽然只剩下咫尺庭院,但南建楼阁,北叠山石,坐在阁中欣赏庭院之景,犹如一幅立体的长卷国画,俯仰之间,变化多端,意境也颇为深远,虽略有流弊之嫌,但瑕不掩瑜,与苏州、扬州、天台等地的庭园小景相比,各有所长,其造园手法仍值得今人欣赏和借鉴。

        (作者:贾珺,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