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透视】
编者按
农村的发展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石,乡村教育更一直是中国教育界为之努力的重点领域。如今,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时代伟业,迫切需要教育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其培育人力资源、提升乡村生活质量的基础性作用。今天,我们编发与乡村教育相关的几篇文章,希望从不同方面启发读者思考,扎实有力地推动乡村教育发展。
近代中国教育界曾涌现出一个知名的群体——“乡村教育派”,他们曾掀起过一场依助教育,改善乡村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改造中国乡村,进而实现教育救国目标的乡村教育运动。这一运动中,诸多近代知名教育家都投身其中,为中国乡村教育以及乡村社会的变革贡献智慧与力量。陶行知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佼佼者。
“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
作为“一个‘最中国的’留学生”,留美归来的陶行知敏锐地提出中国发展最根本的症结是在乡村,而办好乡村教育则是改造乡村的根本手段,是“立国的根本大计”。为此,他大声疾呼要“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因为活的乡村教育能“教人生利,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
为了实现他的这一教育目的,陶行知创办了南京晓庄乡村试验师范学校,希望能够通过培养一批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乡村教师,并以乡村教师作为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最终将“中国各个乡村变做天堂,变做乐园”。为此,他誓“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并顺利创办了晓庄师范、湘湖师范、新安小学、山海工学团等学校来建设乡村。一时间,前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成为当时乡村教育改革的典范。
从乡村教师入手发展乡村教育
发展乡村教育,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靠的是个别教育家自觉自发的行为。而在当今,重视并关注乡村教育,让每个生活在乡村的孩子都能够接受公平的、适合的教育,不仅是教育强国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事关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宏伟工程。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育,颁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计划》《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政策上、制度上对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具体的操作抓手上,陶行知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要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发展乡村教育。
首先,建设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认同。乡村教师队伍要“留得住教得好”,就必须要有乡土情怀认同。正如陶行知在《我们的信条》一文中所说的,“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只有心怀对中国乡村的热爱,对未来美丽乡村建设的憧憬,我们当下的乡村教师才能够在构建起自我的乡土情怀认同。在这一层面,我们既要引导乡村教师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也要依托对陶行知等乡教人物的榜样学习,形成深厚的乡土情怀认同,从而做到以德化人、言传身教。
其次,落实乡村教师的制度保障工作。尽管陶行知本人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但他对于普通乡村教师的生活还是极其关心的。他提出尊重教师聘约,提升教师待遇等意见;他认为只有乡村教师的心和家都能安定,乡村教育才能够有所发展。故而他本人四处筹措教育经费确保他创办的几所乡村学校能够有序发展。相较于那个动荡的时代,我们今天的乡村教师待遇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提升的空间依然存在。我们不仅要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特别是要关心关注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的差别化补助,还要在职称评聘方面多向乡村教师倾斜,在待遇上、情感上、制度上予以乡村教师更多实际的支撑。
再次,拓展乡村教师的发展之路。陶行知认为,乡村教师之所以能够成为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和灵魂,是因为乡村教师“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美术的观念去改造社会”。为了让乡村教师具备这些能力,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艺友制”,让乡村教师拜有技艺的人为师,提升能力素养。这是陶行知在那个时代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创新性举措。现如今,我们将乡村教师培训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应从经费和时间上予以明确保证,并根据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以轮岗交流、顶岗实习、网络研修、专家下乡等多种形式,拓宽乡村教师的发展道路,不断更新乡村教师的知识能力储备,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最后,构建乡村教师的荣誉归属感。致力于乡村教育,不仅要让乡村教师在物质上、情感上形成自我认同,也要强化外界对他们的认同,这就要求我们建设起完备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近年来,热心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设立了不同层次的乡村教师奖励计划,而政府更应该从行政层面不断努力,对长期致力于乡村教育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以引导更多的年轻教师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教授就曾提出设立国家级教师奖“陶行知教育奖”,这也是学界对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建设作出的实际回应。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计划,这是一项意义深远、功在千秋的国家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教育先行。陶行知曾在《我们的信条》最后一条表示,“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在当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乡村教育建设过程中,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必然还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引领乡村教师建设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吕德雄,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