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2日 星期三

    开启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本报记者 鲁元珍 周洪双 訾谦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2日 01版)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昔日,化工、钢铁等重工业沿长江分布,长江生态环境饱受伤害。如今,落后产能逐步淘汰,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让长江两岸焕发新活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从湖北宜昌化工围江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从上海宝山钢铁重工业为主到邮轮旅游、工业旅游等第三产业繁荣,一幅新时代的长江奋进图正在绘就。

    技术创新助力新兴产业崛起

        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入口处,一个巨大的地球仪吸引着记者的目光,上面标注着印度、格鲁吉亚、马来西亚等公司产品所到达的国家。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工作,旁边的电脑屏幕上,“MES精益制造管理系统”正进行数据采集、监控、智能校验。

        “我们的业务包括城轨车辆、城际动车组、高档铁路客车、重大核心部件等产业板块,市场分布于14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总工程师施青松介绍,近年来,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研发创新成为中车的两个重要创新方向。

        “公司在自主研发网络控制系统上实现重大突破,打破这一核心技术长期为国外大公司垄断的局面,其性能可与国际同类技术相媲美。”施青松说,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从引进消化到自主集成创新,再到完全自主创新,掌握高铁、城际动车组以及城市轨道车辆的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品牌,中车一直走在前列。

        核心技术突破创新是装备制造业跨越升级的突破口,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产业升级正如火如荼进行,通过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重大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向世界领先迈进。

        在南京,江宁开发区和江北新区的产业技术研创园成为南京打造创新名城的名片。一批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聚集,绿色智能汽车产业、智能电网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在这里成长。

        在安徽,芜湖已经成为国家机器人产业聚集区,集聚了100多家上下游企业,构建形成机器人全产业链。安庆的新能源汽车、池州的半导体产业、铜陵的铜基新材料、马鞍山的轨道交通装备……八百里皖江沿岸,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区的布局已初具规模。

    人才优势托起原始创新高地

        发展新兴产业,离不开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离不开人才培育。长江经济带集聚了高校、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研力量,创新基础平台建设的加强,吸引了众多人才。人才优势托起原始创新高地,也成为未来转化成产业优势的根基。

        在湖南长沙的一座军民融合产业园里,各种“黑科技”令人惊叹。给鸡蛋喷上一种材料后,用铁锤砸也毫发无损。新材料研制者罗世彬告诉记者:“这种材料在军事上可用于汽车防弹,在民用上可让汽车再也不怕剐蹭。”罗世彬原本是国防科技大学的一名研究火箭的航空航天专家,5年前,他转业来到长沙创业,受到国外火箭涂料的启发,经过艰苦攻关,终于研发成功这项新材料技术。

        “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我们要运用好大学的人才优势,鼓励退休军校科研人员来这里创业。”长沙市开福区副区长李杨说。据介绍,军民融合产业园与国防科技大学紧密对接,通过深度挖掘国防科大的科技人才资源和科研项目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地处安徽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也被称为“科学岛”,是重要的综合性重点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在这里,科学家对人类未知领域发起了冲击。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3个大科学装置落户,量子通信、铁基超导、智能语音、核聚变与强磁场等一批科研成果诞生,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进程作出巨大贡献。

        结合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一系列人才吸引计划和优惠政策的推出,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生态,为公众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力量提供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

        今年6月,南京江宁开发区首批20家大学生科创实验室正式授牌,为全国高校的青年才俊、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搭建了全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成果与开发区高新园区开展了更加紧密的对接合作。在安徽安庆市,“筑梦新区”打造了“双创”高地,吸纳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为特征的初创公司和创业团队,通过给予政策、资金扶持,为一大批怀揣梦想的创业团队提供了平台和空间。

    区域协作促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G60公路由东北向西南,从上海松江区一直深入长三角腹地,途径浙江杭州、嘉兴等城市。G60沿线,是长三角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经济开发区等丰富的教育和科技资源沿路而建。

        2016年,上海松江区率先提出打造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布局以临港松江科技城为龙头的“一廊九区”。如今,经过几次升级拓展,G60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一城一区,而是成为串起上海、嘉兴、湖州、宣城、合肥、金华、芜湖、苏州、杭州9城市的纽带。至此,G60进入了3.0时代,整合对接沿线科创资源,成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上海松江临港科技城双子楼上,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已经运行了1个多月,28位来自长三角九地市的工作人员会聚一堂,共同协调跨区域产业对接和信息服务。来自安徽的裴磊,目前在G60联席办商务组参与编写G60科创走廊的产业地图工作,他告诉记者,通过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协调,可以使G60沿线企业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G60沿线形成更合理的产业梯度布局。

        “长三角地区有很多优质的人才资源和生产要素资源,G60将这些资源连接起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快要素流动,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海松江区副区长陈小锋强调G60在区域协调合作发展上的典型示范作用,如今,众多科创企业正沿着这条黄金大走廊共同绘制长三角经济版图。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同样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产业转移方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转移合作模式,鼓励上海、江苏、浙江到中上游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共同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实现利益共享。近年来,“飞地经济”已初步实践,一批浙江、上海等地企业参与进来,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将成为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模式。

        (本报记者 鲁元珍 周洪双 訾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