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2日 星期三

    筑牢“一带一路”的人文基础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2日 02版)

        “同不妨异,异无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5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加强文化交流,坚持以开放包容心态看待对方,用对话交流代替冲突对抗,创造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谐相处的典范,促使“一带一路”遍开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璀璨之花。

        自张骞“凿空”西域始,丝绸之路就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玄奘沿陆上丝路西行求法,义净不惧风浪乘波斯船只前往天竺,东西文明交流自古以来多有佳话。2000余年间,中国的丝帛锦绣、铁器、打井技术等由古丝路传至西域,而西域的特产、艺术、宗教等也由此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了起来,让亚欧大陆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携起手来,走上了文明共荣的美好生活道路。

        “一带一路”倡议至今的这5年间,中国积极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建立了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了更多合作平台,开辟了更多合作渠道。丝绸之路不仅联合申报成功世界遗产,而且联合打造了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齐放,人们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的关键在于达成文化共鸣,而要达成文化共鸣,必须要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文化交流,以及在文化交流中体现出的文化宽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就为形成文化共鸣提出了要求,指明了路径。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语热”已成为世界潮流,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已经超过1亿人;至2017年底,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总数增加到35个,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的文化中心数量达到了15个,“一带一路”主题展演、中西文化思想对话等活动广受欢迎;丝路旅游已成国际品牌,据文化和旅游部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国际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只要我们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一定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的社会基础,筑牢民心相通这个“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

        (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