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视人口比例快速增加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美国《眼科》杂志发文称,2000年全世界约14.06亿人近视,占世界人口22.9%,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47.58亿,占世界人口49.8%,50年间将增长约2倍,其中10~25岁亚洲近视人口增长最快。美国青少年近视率约25%,英国小学毕业生近视率低于10%,德国青少年近视率在15%以下。日本2012年至2017年小学生近视率由30.7%上升至32.5%,初中生由54.8%上升至56.3%。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也越发严重,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通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近视比例分别为45.7%、74.4%、83.3%和87.7%。北京市2016—2017学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6%,上海同期为57.7%。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发展快、程度深的趋势。
近视率的升高对国家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青少年高近视率将对视力要求较高的军事、航天、精密制造业等行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直接威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国家安全。近年来,我国对征兵视力要求曾多次降低标准,从历年征兵眼科体检来看,大多数人都卡在了视力不合格这一关。此外,视力缺陷将对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经济负担。调查显示,中国有3.2亿视力有缺陷的劳动力,每年将导致650亿美元经济损失,高于北美和欧洲。同时,近视作为一种疾病状态,轻则影响正常生活,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严重近视导致的近视性黄斑病变、视力障碍、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也是视力致盲的第一病因,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多项研究证实高度近视存在一定遗传倾向,对我国出生人口质量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儿童青少年学习压力过大、阅读时间延长。研究证实,亚洲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上课时间比欧美多2小时。上海15岁中学生每周做作业的时间约14小时,而英国仅为5小时,高强度的学习负荷造成儿童青少年用眼过度,势必挤占了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从而引起近视率上升。电子信息科技的发展带来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增加也是导致近视率上升的又一诱因。
长期以来社区和家庭公共视力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近视率上升的另一重要原因。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近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是一种疾病。另一方面,家长的模范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家长一边担心子女的视力问题,一边自己不停地玩着手机,这些行为对子女的视力健康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诚然,除了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外,不良饮食习惯与近视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如不良饮食导致的血糖升高降低了体液渗透压,使眼球内房水渗透到晶状体内,导致晶状体形状发生变化,屈光度增加,进一步加重近视的发生。另外,视力健康医疗保障体系缺位、视光行业监管不力、眼科与视光人才队伍培养脱节等也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不断上升的重要因素。总之,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持续增高是多方面不利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儿童青少年自身进行综合改变和教育,以扭转当前近视率持续上升的态势。
想要真正实现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降低必须做到多方面共同努力。作为学校,一方面应严格保证学生每天课外锻炼活动的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立符合要求的教学环境和光源环境,定期开展视力健康教育和视力检查,为学生建立视力档案,定期调整学生座位等。应及时与视力下降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尽快干预和控制。作为家长,在生活中应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安排合理的膳食;避免盲目跟风报班,多一些户外的亲子活动,保障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作为儿童青少年自身,应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控制、约束能力,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积极参与户外锻炼活动。澳大利亚一项跟踪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每天坚持1小时的锻炼,近视率从23.3%降低至8.3%。研究人员发现视网膜接受阳光刺激会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对眼球的发育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眼球被拉长,从而起到对视力的保护作用。日本学者研究还发现,太阳光中360~400nm紫色的光进入眼睛后会使EGR-1(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基因活化,抑制眼轴长度的伸长,从而减缓近视的发生,而这一紫色的光在室内的LED或荧光灯中并不存在。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困难再大、挑战再多,只要多方形成合力,相信笼罩在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上空的乌云终将被驱散。
(作者:尹小俭,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