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5日 星期三

    从花鸟虫鱼观自然之美

    作者:周韧刚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5日 16版)

        《生物老师眼中的花鸟虫鱼》周韧刚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光明书话】

        对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来说,大自然是一种稀缺资源。正如美国作家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谈到的那样,孩子们以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表现出“自然缺失”的状态,也就是说,他们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且即使进入自然,也对大自然的一切提不起兴趣。

        其实,即使在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中,各种生物仍与人共存着,它们顽强地表现出生命的精彩。若是走进公园、郊野,则有更多的神奇和奥秘等待着我们去观察、去发现。

        生物的多样性、生命现象的复杂性等,造就了研究生命规律的难度。生物老师教学的内容无不与生物、生命现象息息相关,因此,他们通常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花鸟虫鱼。

        即便如此,繁忙的备课、上课、编制习题、批改作业等,可能占用了生物老师生活中的很多时间和空间。渐渐地,一些生物老师变成了学生眼中只会教知识和刷题的群体,他们的课堂中多了图片少了实物,多了讲解少了实验,他们举出来的教学事例也开始与大自然渐行渐远。

        哪怕在旅行途中,一些生物老师也开始渐渐忘记花鸟虫鱼的存在。当被问及“你们有多久未进行自然生物观察时”,有的生物老师惊呼“真的很久了”。这样的状态并不好。

        幸好,还有一群生物老师,他们在日常与花鸟虫鱼的接触中,感受了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文字和图片,将观察和记录的点滴感想呈现出来。当各种素材不断产生时,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能否把这些汇集成一本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现给世人?

        《生物老师眼中的花鸟鱼虫》的作者,就是这么一群生物老师。他们从关注身边寻常的生物开始,从家中走向庭院,从庭院走向校园,直至走到街头、公园、湿地、荒野。他们观察的视野从上海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有花鸟虫鱼的陪伴,他们的生活不再孤单,他们的旅行不再寂寞,他们的教学增添光彩。

        常人眼中一只寻常的笼养小鸟可能引发如此的思考:“我们感受着与动物同处一个屋檐下的乐趣,也更加明白了尊重和珍爱每个生命的意义。”

        一窝在阳台花盆筑巢育雏的野鸟,可以引发这样的感慨:“翩翩锦翅巧依窗,密密杂枝筑秀房,静卧花丛春日暖,愿君解语任飞翔。”

        而经过打理的家庭小院子,照样成为观察生命世界的窗口。“虽然没有花大价钱请人精心地去设计,但我也以小环境的舒适性为原则,做了布局,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了符合我们和前来安家、过路的小生灵们需求的环境,树木和蔬菜种植相结合,充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达到一年常绿,四季有花的效果,以少的投入,获得最佳效果。”

        而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视野中的生命,将有更多神奇发现。“当这些‘小东西’真实地出现在他们眼前时,惊奇、惊讶之表情还是溢于言表。”

        校园中,差一点被当成枯叶的蛾子引发了学生的围观。“枯叶蛾虽然放生了,但是瓶子里留下了一个个‘希望’,迫不及待的学生们已经争先恐后地预定了这些‘希望’,他们想和父母一起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可爱的猫,流落到野外,究竟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引发争议?“猫迷和鸟迷之间争论的一个话题是,要不要给流浪猫喂食?从表面上看喂食猫咪是件好事情,实际上可能因为人为干预,使得一些本应该被淘汰的猫咪得以生存下来。况且,我身边的流浪猫鲜有做节育手术的。这对于野生的鸟类是不公平的!因此,在和其他生物相处的时候,人类往往会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做了好事。事实上,如果站在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结论也许是相反的。”

        缘何大鸟飞进树丛,却不见飞出来?“难怪总是‘大鸟’进去,小鸟出来的,我们大笑起来,这只文鸟正好给我们上了一堂‘文鸟的筑巢行为公开课’。”

        人虽然已经远离家乡,但对家乡之情依旧。“车子载着疲惫的我们飞速滑行在人工生态林走廊,脑海中浮出《诗经·小雅》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巴拜不拉克,我的家乡,曾经地肥水美的黑土地生态,正在呦呦鹿鸣声中回归。”

        为什么英国的城市跟我们不一样?“为什么感觉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周边野生自然生态环境,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分清明显的边限。甚至有人说英国并不是来之前想象中的现代化国家,而整个是一个大乡村的感觉。他们是用什么理念指导园艺设计的?”

        最“贵”的免费学校就是自然课堂,它并不只在远方。“自然课堂就在你家小区、每天上学上班的路上、阳台甚至窗前,二十四小时开放,只要你愿意就能尽情体验、思考和学习。”

        花鸟虫鱼唤醒了生物老师自己的自然记忆。当重新审视自己熟悉的生活和活动场景时,有人说“我竟然错过了好多”“原来这里有那么多精彩,真是百看不厌”。

        由于有了更加丰富的视角,这些生物老师的课堂中也拥有了更鲜活的事例。他们也期望学生在离开生物课堂时,仍能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科学地解读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他们以这本书为载体,向学生和读者们传递着观察自然的方法和热爱自然的理念。

        以自然为载体,关注生命,探索奥秘,具备方法,感悟道理,这可能是花鸟虫鱼对人们的独特贡献。

        (作者:周韧刚,系上海市教委教研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