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0日 星期五

    鲁迅订正误笔误译两则

    作者:邵建新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0日 16版)

        鲁迅的短篇小说《风波》,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月刊第八卷第一号(1920年9月)上。小说有一处写六斤打破一只碗,第二天她父亲七斤把碗拿到城里去补的情节。由于碗缺口太大,补好要钉十六个铜钉。但小说结尾却是六斤“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一个“十六”,一个“十八”,前后抵牾。鲁迅确认这个“失误”后,在致未名社李霁野的信(1926年11月23日)中道:“六斤家只有这一个钉过的碗,钉是十六或十八,我也记不清了。总之两数之一是错的,请改成一律。记得七斤曾说用了若干钱,将钱数一算,就知道是多少钉。倘其中没有七斤口述的钱数(手头无书,记不清了),则都改十六或十八均可。”根据文本交代:“三文钱一个钉”,“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所以改成“十六个铜钉”就前后一致了。时隔六年,鲁迅只为这多出来的两个“铜钉”专门写信要求订正。

        鲁迅对创作如此一丝不苟,对翻译同样决不含糊。1935年1月,鲁迅完成了中篇童话《表》(苏联班台莱耶夫著)的翻译,译稿作为“特载”首先刊登于《译文》第2卷第1期(1935年3月16日)上。他在《译者的话》一文中指出:“这里译作‘瓜葛亲’的是Olle,译作‘怪物’的是Gannove,查了几种字典,都找不到这两个字。没法想就暂时这么的敷衍着,深望读者指教,给我有改正的大运气。”他在给《译文》编辑黄源的信(1935年4月2日)中说:“《表》先付印,未始不可,但我对于那查不出来的两个字,总不舒服,……”对个别译得不够妥帖的词儿总感到“不舒服”,老是想着如何“改正”的鲁迅,哪有半点敷衍之意?“翻译并不比随便的创作容易”(《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鲁迅对待翻译工作的严肃认真由此可见一斑。同年7月,《表》由上海生活书店作为“译文丛书”(插图本)之一出版单行本。在出版这个单行本前,鲁迅根据德文本对译稿又校改了一遍,反复看校样三四遍,并进行认真修订。对那两个单词——Olle、Gannove,鲁迅又分别根据西班牙语和日译本,把这两词译成“堂表兄弟”和“头儿”。两个月后,由于朋友的指点,鲁迅觉得把“Gannove”译成“怪物”、“头儿”均不妥。于是他特地给《译文》杂志社去信“改正”(1935年9月16日)。信中说:“《译文》第二卷第一期的《表》里,我把Gannove译作‘怪物’,后来觉得不妥,在单行本里,便据日本译本改作‘头儿’。现在才知道都不对的,有一个朋友给我查出,说这是源出犹太的话,意思就是当‘偷儿’,或者译为上海通用话:贼骨头。”(《给〈译文〉编者订正的信》,原题为《订正》。见《译文》终刊号)这真可谓“一名之立,旬月踌躇”。

        (作者:邵建新 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