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6日 星期一

    “中埃合作之城”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腾飞与展望

    作者:本报记者 肖天祎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6日 12版)

        图为7月初在埃及苏赫奈泉市拍摄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大门。新华社发

        图为巨石埃及生产园区。巨石集团供图

        7月初,在埃及苏赫奈泉市,一名埃及员工在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工作。新华社发

        图为埃及研究员在巨石实验室进行玻璃纤维研究。巨石集团供图

        十年耕耘,沧海桑田。在红海之滨的荒漠上,一朵绚烂多姿的“沙漠之花”——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泰达合作区”)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它是合作的象征,也是共赢的典范,被誉为“中埃合作之城”。

        泰达合作区是中埃两国在特区开发、产能合作、吸引外资等经贸领域的重点合作项目。从荒芜的戈壁滩到占地面积7.34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产业城,经过十年的辛勤努力,截至2017年年底,泰达合作区共吸引中外企业68家,实际投资额超10亿美元,已初步形成了新型建材、石油装备、高低压设备、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合作区年总产值约8.6亿美元,销售额约10亿美元,上缴埃及税收10亿埃镑(1美元约合17.84埃镑),直接解决就业3500余人,产业带动就业约3万人,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埃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对中东、北非甚至整个地区均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1.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特区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成立于2008年,地处“一带一路”和“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交会点上,是中埃两国政府高度关注、大力扶持的重点项目。回顾历史,中国当时提出“走出去”战略,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埃及方面,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访华时参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有感于中国经济特区的强大生命力,希望学习借鉴中国特区开发的先进经验。两国领导人一拍即合,决定重点推进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

        2015年,埃及政府提出“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计划沿苏伊士运河建设“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包括修建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预计建成后每年将为埃及创造高达1000亿美元收入,约占该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契合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泰达合作区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16年1月21日,中埃两国政府在开罗签署了“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两国共同在开罗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关于加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五年实施纲要》,双方同意加倍努力,发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继续鼓励和支持有意愿的中方企业在该地区或埃及其他地区投资。中方将推动有实力、具有科技含量的企业到苏伊士合作区投资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为泰达合作区及其入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提供对泰达合作区的发展规划咨询和对埃方人员的培训。埃方将对泰达合作区提供经济特区的相关政策支持,在公共服务、税收优惠、外国员工比例等方面作出安排。

    2.确立环保理念

        埃及泰达执行董事李代新回忆,得益于双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泰达合作区发展的总体态势良好,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免不了双方在发展理念、管理理念等方面的碰撞、磨合。泰达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工业园区开发企业,将园区定义为区域发展的载体和平台,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政策、规划、配套设施、服务等方面的便利,促进产业聚集,进而带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一开始,泰达希望将天津工业园区的模式“复制”到埃及来,创造一个类发达国家的投资环境,营造仿真型的国际化产业园区,但是这与埃方的发展理念不尽相同。

        一是在园区建设理念上,中国习惯“筑巢引凤”,集中力量办大事,先把园区发展起来再吸引企业投资。而当地政府则相对保守,希望先获得企业投资再进行开发。李代新表示,两种发展理念无所谓对错,只是埃方的建设思路导致区域开发周期相对较长。最初,双方在这一发展理念的交流和碰撞较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园区建设理念也逐渐赢得了埃方的认可。

        二是在园区发展理念上,泰达提倡建设绿色生态的产业园区,做到绿色发展、生态宜居,营造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初由于局势动荡等原因,埃及政府无暇顾及环保标准。泰达坚持将防治污染作为项目的准入标准之一,不让埃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及政府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特区管理局也将环保作为园区发展的理念之一。目前泰达一期两平方公里项目内的主干道全部安装了“风能+太阳能”路灯,成为埃及第一座大规模使用绿色能源路灯的园区。

        三是在园区设计理念上,泰达坚持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以产兴城,城兴促产,产是园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城是园区生存活力的象征,二者不断牵引互动,促进创新升级。园区需要有商业和居住的支撑,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域和土地的价值。这个观念最初也与埃及政府产生了分歧,埃方认为工厂就是工业生产的场所,居住的职能由城区承担。经过了多年的开发,园区建成了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其中包括公寓、餐厅、体育馆、健身房、员工俱乐部、图书馆、游乐园等设施,丰富了入驻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带动了园区的商业价值。因此在二期的开发设计中,埃方认可了泰达的园区设计理念,专门规划了商业配套区和居住区,并把这一理念运用到了特区内其他园区的开发中。

        目前,泰达合作区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外经贸合作区的范例,泰达在埃及的经验已经在中信缅甸皎漂项目、肯尼亚蒙巴萨自贸区项目、吉布提国际自贸区项目、刚果(布)黑角项目和加纳库玛西项目等得到应用,帮助这些园区与当地政府更好地交流合作。

    3.产能合作领先

        与埃及实现产能合作、互补发展是“一带一路”所提倡的共建原则的集中体现。合作区内的中资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埃及工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如巨石埃及公司的玻璃纤维、牧羊集团的生产粮食仓储钢板和饲料机械设备的生产线、西电公司的高低压电器、宏华公司的石油钻井设备都是添补埃及产业空白的重要企业。

        以巨石埃及公司为例,该公司是埃及当地最大的中资制造型企业,是中埃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成果和成功典范。巨石埃及公司现有3条玻纤生产线,总产能20万吨,是非洲唯一的世界级大型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巨石埃及的建成使埃及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玻纤生产国,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每年上缴税收超过1亿埃镑。

        巨石埃及总经理吴平告诉记者,最初埃及方面对巨石的入驻不是很认可,认为中国投资的目的是赚取本国利益,因此存在一定的防范心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埃方看到了企业切实带动当地发展的突出成果,认识到了中埃产能合作的重要意义,吴平也亲身感受到企业与政府的对接效率提高了很多。他向记者介绍,生产玻璃纤维所需的矿粉共5种,巨石埃及对于其中3种的用量都达到一年10万吨以上。这一需求也带动了当地矿产资源加工、包材加工及各类零配件销售企业协同发展,当地采购额每年达到2亿埃镑。巨石埃及还吸引了玻璃纤维下游产业的风力发电叶片厂商来到埃及投资建厂,进一步促进了埃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截至目前,泰达合作区在产能合作领域招商势头强劲,一批大型和超大型的行业龙头企业正在进驻园区:以大运摩托为代表的乘用车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山东如意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泰山石膏、巨石下游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中远海运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正在迅速形成,这些产业集群正逐步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大大促进中埃两国产能合作。2017年合作区带动埃及对外出口2.6亿美元,为埃及出口创汇和产业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4.本地员工的筑梦平台

        泰达合作区和园区企业重视人才属地化建设,为埃及培训和储备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员工,带动了埃及国家工业化进程。泰达合作区被埃及政府誉为“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梦想开始的地方。对于普通的埃及民众来说,泰达合作区更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平台。目前在埃及泰达担任人力资源经理的阿米娜告诉记者,最初她加入泰达只是因为希望到一个外国企业工作,学习和体会不同国家的知识和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认识到泰达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严格的规章制度、充满人性化的企业关怀和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是自己学习新知识和中国文化的最好选择。泰达合作区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组织埃方优秀员工、管理者来华参观学习,近距离了解中国文化。泰达合作区成了埃及政府和员工了解中国先进经验和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

        作为泰达园区内的标志性企业,巨石埃及目前共有埃及员工1850人、中国员工50人,中层管理岗位本土化率已超过70%、一线岗位本土化率已达98%。吴平向记者坦承,埃及产业工人素质不高,专业技能更是“一张白纸”。为此,巨石埃及索性只招收平民和刚毕业的大学生,自费为他们提供系统性的教育培训,并每年选派优秀员工到中国进修。如今已经成为总经理助理的艾哈迈德正是在巨石圆梦的普通埃及人的缩影。几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他空有一身理论知识,对于生产操作的具体步骤一窍不通。因此,最初加入巨石的时候他内心十分忐忑,生怕因能力不足被“扫地出门”。作为第一批加入巨石的员工,他来到中国参加了为期半年的系统性培训,将理论和实际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在此过程中他也亲身体会到了中国人所尊崇的不断学习、吃苦耐劳的品质。回到埃及后,他将所学的产业技能和中国传统智慧结合起来,很快便适应了中国企业的节奏和效率,并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最终成了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2018年年初,埃及巨石与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签约,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以促进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埃技术共享、人才培训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5.“一带一路”的枢纽

        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管理局副主席马哈福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埃关系源远流长,埃及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而如今,泰达合作区是两国进行经贸领域双边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现存的最好的工业发展园区。他认为,秉承互不干涉内政、合作共赢的理念,泰达合作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促进了埃及基础设施的发展,带动了数千名埃及人的就业。中国企业秉持诚信、协商的合作理念,用效率和产品质量赢得了管理局的高度认可。

        哈福兹说,苏伊士经贸区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枢纽,埃及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点国家。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经贸区的优势所在。一是区位优势。苏伊士经贸区拥有包括港口和高速公路在内的便捷交通条件,连接了亚非欧三个大陆。通过苏伊士可以将非洲的原材料聚集起来,同时可以方便地将产品出口到欧洲和亚洲。二是政策优势。埃及与美国、欧洲、海湾国家等达成了贸易协定,从埃及生产的产品进入上述国家的市场可以获得关税豁免。三是国家实力。2016年埃及GDP达3363亿美元,这代表了埃及拥有相对完备的工业基础设施和充足的消费市场。以汽车为例,目前埃及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69辆,每年从国外进口接近14万辆汽车。中埃合资建设汽车厂不仅可以填补埃及市场,还能出口非洲国家。四是人力资源。埃及每年有约35000名未来工程师从大学毕业,而最低月工资只有66美元,是区域内素质最高、薪酬最少的人力资源。

        他希望中埃能继续加快产能合作,进一步带动中国的核心产业进驻埃及,帮助埃及实现“2030愿景”和国家工业复兴计划。除了已计划于近期入驻经贸区的中远集团、山东如意集团等,他期待诸如华为、联想等高新电子科技产业公司也能来埃及投资建厂。

        历经十年的风雨兼程,泰达合作区从荒漠中崛起,成为埃及人津津乐道的“中埃合作之城”,助力埃及经济发展,推动中埃合作迈向新的台阶。

        (本报开罗8月5日电 本报驻开罗记者 肖天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