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5日 星期日

    甘肃文县找准文化脱贫路

    作者:本报记者 尚文超 宋喜群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5日 01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从兰州坐火车南下,到达陇南时,风光与西北风貌已大不相同。得陇望蜀,陇南与蜀地相邻,位于陇南最南端的文县,风土人情与相邻不过百公里的九寨沟更为相近。

        依托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文县脱贫攻坚路上的一条重要途径。有人提出质疑:“自然风光相似,游客为什么不选择去名气更大的九寨沟?”

        文县文化旅游局局长尤桃元心里有底气:“民族文化是我们的灵魂。”以白马文化为依托发展体验式旅游,开发乡村民宿及文创产品……以“文”命名的文县,找准了一条以文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之路。

    用文化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

        你听说过池哥昼吗?这是一种独特的歌舞表演形式,表演者佩戴池哥、池母等各种面具,手持牛尾边唱边跳,古朴彪悍的舞姿和雄浑高远的唱腔,听不懂歌词也能让观众仿佛置身远古。这是文县铁楼乡白马藏族的重要祭祀形式,也是文县旅游业的灵魂——白马文化的核心内容。

        余林机是生活在铁楼乡强曲村的白马藏族人,也是远近闻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傩舞(文县池歌昼)代表性传承人。余林机的表演技艺从家族三代传承而来,每个动作、唱腔都烂熟于心。表演池歌昼几十年,余林机感叹:“池歌昼和白马文化从没像现在这样受到关注。”

        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上,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这片神秘的沃土,观赏池歌昼,体验白马文化。

        在铁楼藏族乡白马河流域,生活着8000多名白马人。尤桃元介绍,近年来文县开始系统地保护并挖掘白马文化,建立民俗文化传习所,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人,收集整理翻译白马语言文字、服饰舞蹈,强化硬件设施,建设民俗风情村寨。

        在铁楼乡草和坝村,清澈的白马河欢快奔流,白马人的木屋错落有致,池歌昼表演热情酣畅,游客来到这里,吃一顿坝坝席,喝一杯砸杆酒,夜幕降临,点起篝火跳火圈舞,亲身体验歌声不断酒不断的白马文化,别有一番滋味。

        池歌昼不再是一年一度的表演,古老村落呈现出勃勃生机。以文化作为旅游产业的内核,文县旅游业开始展现强大发展优势,今年以来,文县已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累计收入2.38亿元,以文化助力脱贫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用文化培育发展内生动力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扶贫必扶智被一再强调。

        李双全是铁楼乡石门沟村村民,在外务工多年,生活却不见起色,政府引导他开民宿,又带着他到处考察学习。李双全回家当即拆了3间旧房,贷款100万元建起了20间房子,双全民宿开张了。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李双全第一年就赚了70多万元。

        文县现有农家乐268户,农家客栈78户,游客接待量每年增长20%,1万多人通过发展民俗旅游脱贫。

        互联网是文县人走出大山的重要路径。文县电子商务中心主任欧阳辉说,他们会根据大家的需要进行培训指导,也会派企业主、干部外出学习,同时解决互联网普及使用、电商渠道搭建、网店营销等问题。

        全县现有1556家网店,1603家微店,开网店的既有大型企业,也有村里的合作社、散户,仅贫困村农户自己开的就有232家。这些数字对于中西部山区来说,是以知识为内核拓宽发展路径的重要一步。

        经过一番探索实践,文县的旅游业与电子商务形成了良性互动。在第三届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期间,文县电商中心开启了电商产品展销,数十家电商企业和个人辗转山路前来参展。记者在现场看到,文县山里宝核桃种植合作社的韩永勤兴致勃勃地向游客介绍自家的核桃。目前,村里已有14家农户加入了山里宝合作社,年收入达25万元。

        利用本土优势、多措并举,以文化知识提升群众自主能力,文县人在解决发展的内因上下足了功夫。

    用文化系紧乡村精神纽带

        无论是村落还是城镇,文县的街道上都挂着统一的大红灯笼,上面画着白马文化的图腾。这是白马文化的统一标识。

        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文县的文创产业担当起传播白马文化,系紧乡村精神纽带的作用。

        邓亚楠是北京联合大学文创研究所所长,也是文县文创产品的领衔创作者。6年间,邓亚楠带领团队12次深入白马山寨,他们大量搜集整理藏族白马文化的民俗图案,建立图谱数据库,文创产品井喷式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25名年轻的白马藏族人加入了邓亚楠的文创团队,在半年时间的培训后,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创成果。30岁的白马人曹煜跟随邓亚楠学习了4个多月的手工艺制作,现在已经成为一名面具木雕师。

        目前,邓亚楠带领团队完成了258件藏族白马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丝巾、T恤、手袋等产品已小批量上市。白马文化的标识越来越明朗,白马人的家乡情结越来越浓郁。

        自信并热爱自己的文化,保护并寻找新的突破口,文县人身上,脱贫攻坚的精气神儿熠熠生辉。山峦叠翠、白马河奔流,文化引领发展的希望之路延伸向远方。

        (本报记者 尚文超 宋喜群)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