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4日 星期六

    美欧日真的能“抱成团”吗

    作者:冯维江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4日 08版)

        【特别关注·中美经贸摩擦】

        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的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8月2日,美方宣布拟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之前拟定的10%进一步提升至25%。此前,美国已经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了25%关税,第二批对价值16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也即将生效。

        除了双边层面对中国施加不断升级的压力之外,美国还摆出姿态,与欧盟同意通过谈判降低贸易壁垒、缓解贸易摩擦,并同意暂停加征新关税。稍早时,日本与欧盟结束历时4年多的谈判,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根据这一协定,欧盟取消了日本商品近99%的关税,日本取消了欧盟商品近94%的关税,这一比例未来也将升至99%。这些举措,引发了一些人对美日欧率先达成零关税协定并借此将新贸易规则推向全球,从而联手“对付”中国的担忧。

        如果美日欧真的采用各种手段“联手遏制”中国,这当然是对中国非常不利的局面。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尚难看出美国与日欧之间能达成协定,即便它们达成所谓零关税协定,也并不意味着对中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第一,美国与欧洲之间“努力就零关税、零贸易壁垒和零补贴达成一致”的表态象征意义大过实际可能。特朗普在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协商后声称“我们同意致力于促进欧美零关税,欧盟将提高购买美国大豆的力度,并进口更多的美国液化天然气”。但从联合声明的原文看,欧盟仅仅承诺降低大豆贸易壁垒,既不是降低农业贸易壁垒,也没有承诺大量购买大豆。即便欧洲真的要“大量”购买美国大豆,由2017年16亿美元水平上升到同期中国对美大豆购买的140亿美元水平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欧盟官员也明确表示,欧洲对美国进口大豆的数量最终要由市场来决定。这意味着超出市场的承诺都是无效承诺。至于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在声明文本中的措辞是法律意义微弱的“想要(want)”,这并不能约束德法等欧洲国家面对俄罗斯油气管道舍近求远改向美国大量进口。至于美欧之间全新或升级版的大型贸易协定,法国总统马克龙明确表示反对展开这样的谈判,尤其是当这样的协定会涉及农业这样的在法国受到严格保护的产业时,更难达成一致。

        第二,美国、欧洲和日本同质的产业和出口优势决定了零关税对其相互之间贸易边际增量作用非常有限。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机械设备以及包括汽车在内的运输设备都是重要的产业优势和主要出口品类。从2012—2016年情况看,美国和欧盟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出口占其货物总出口额比重均在40%左右,而日本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额占货物出口总额比重更是接近60%。三大经济体生产和出口的主要都是科技水平较高的机械和运输设备,彼此都处于产业链相似位置,产业之间竞争性或相互替代性很强,而互补性很弱,即便实现了零关税和零贸易壁垒,要把产品更大规模地卖到对方市场都非常困难。上述产业链或产业结构的特征是长期演化的结果,要在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之间塑造出差异化的产业优势,可预见的将来很难办到。鉴于它们之间的关税等壁垒本来就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寄希望于用零关税等方式塑造差异化产业优势更是难上加难。

        第三,从中国和美欧日的贸易关系看,它们或对中国的产品,或对中国的市场存在较大依赖,放眼世界,它们无法找到同样规模、同等效益的贸易空间来取代中国的位置。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不高,但其对中国产品依赖2017年占到全部进口的17.4%。日本对中国的产品和市场都存在比较高的依赖,2017年,其对中国出口占全部出口额比重为19%,自中国进口占全部进口额比重为24.5%。欧盟的情况介于美国和日本之间,2017年,其对中国出口占全部出口额比重为10.5%,高于美国而低于日本;其自中国进口占全部进口额比重为20.2%,比美国略高而稍低于日本。如果它们真的要联合起来遏制和孤立中国,把中国“挤出”现行国际体系之外,那意味着它们必须找到每年上千亿美元甚至数千亿美元的销售市场,以及规模更大的新的产品来源国。这样的国家必须是人口规模足够大,劳动力成本足够低,劳动生产率和储蓄率足够高的新兴经济体。全球人口第二、第三、第四多的新兴经济体是印度、印尼和巴西,但这些国家进出口贸易的规模与中国差距悬殊。2017年,上述各经济体进出口总额只分别相当于中国的18.2%、8.0%和9.0%。东亚新兴经济体中另一个以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著称的国家越南,其进出口总额也只有中国的10.4%。这意味着,如果将拥有14亿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中国排斥在国际经济体系之外,可能要凭空“生造”出合计人口规模超过20亿的若干新兴经济体,才能够满足当今国际体系对产品与市场的需求,这将对地球生态承载力形成巨大挑战。不仅如此,把中国“挤出”现行国际体系之外还意味着丢失掉潜在规模巨大的成长性市场,毕竟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还不到9000美元,其向本世纪中期打造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也是人均GDP向发达国家水平靠拢的过程,生产与消费升级过程中内蕴的巨大机会,对欧洲、日本乃至美国私人部门的吸引力非同一般。

        总之,在新的多边框架确定下来之前,贸易摩擦可能成为国际经济运行中频发的常态事件。从中国的角度看,面对特朗普挑起的一波波看似凌厉的攻势,冷静观察,保持信心,稳住阵脚,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才是“以不变应万变”之道。

        (作者:冯维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