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人类战争形式的不断发展,军队组织形态的调整变化必须与时俱进。马克思曾指出:“随着新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明,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须改变了。”克劳塞维茨也曾说过:实现各兵种恰当比例的肯定数值是一个无法求出的“X”,可是各国军队却从未停止过优选合理的编制。
军队组织形态的优劣,直接反映军队整体结构科学与否,影响和制约着军队整体作战效能发挥。二战早期,英法军队僵化沿用一战期间坦克配属步兵作战的陈旧模式,制约了装甲集群快速突击优势的充分发挥。法西斯德国军队则不仅率先把坦克运用于实践、建立完善一套闪击战理论,而且还全面改编部队,调整各级军事组织机构,使本国的军事体制迅速适应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面对坦克数量远不如自己的德军装甲集群的闪击进攻,英法军队来不及组织有效抵抗就一败涂地。纵观世界军事发展史,军队组织编成必须随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变化而变化,随着国家战略需求和军队使命任务变化而变化。
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的关键是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和作战指挥体制。二战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的军事转型改革大都围绕建立科学的领导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而展开。美国着眼于联合指挥和统一运用各军种力量这一趋势,不断调整完善领导和指挥体制,1958年出台《国防部改组法》,初步形成军政军令适度分离的组织架构,最终在1986年颁布《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真正构建起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领导管理体制和作战指挥体制。俄军自1992年以来的历次改革,均把提升领导管理效益和作战指挥效率作为重点。在领导管理体制方面,围绕国防部与总参谋部、总参谋部与军种、军种与战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次改革调整。特别是绍伊古担任国防部长后,以大国防理念为指导,对军事组织形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调整,使俄军的作战能力得以大幅提升。
一切军队及其组织编成,说到底都是为夺取战争胜利服务的,都必须适应战争演变的需要。冷战结束后,世界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军队的使命任务也发生重大变化,已由打赢大规模战争向应对局部战争、低烈度冲突、区域危机方向转移。各国军队纷纷按照合理适度原则,针对国家安全威胁,按战争初期最低限度需要考虑军队总规模,并由此编配力量结构。其中,突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这个战略重点,成为近年来世界大国军队组织形态调整新的发展趋势。例如,当前美军已成立隶属战略司令部的网络空间作战司令部,网络战力量由威慑运用向实战运用、由防御向进攻快速拓展。美军导弹防御力量起步早,以陆基中段拦截系统为主体的本土防御系统已完成初期部署,以海基“标准3”和陆基“爱国者3”拦截系统为主体的地区防御系统实战能力快速增强。美军无人作战力量发展更为迅猛,地面无人作战系统已达万余台,列装无人机数量超过万架。美军还积极发展空天作战能力,努力实现“空天一体作战”和“1小时全球快速打击”能力。俄军重点发展网络、空天、特种作战等新型力量,近年来组建空天防御兵,网络战力量已达近万人。
军队组织形态的调整改革是新军事革命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一支军队是否顺应军事革命的重要判断标准。一支军队如果在组织编成上落后于时代,落后于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展,就可能丧失战略和战争主动权。
(作者:邓识,系军事科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