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4日 星期六

    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漫漫科普路

    作者:本报通讯员 万雨欣 本报记者 高建进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4日 05版)

        扫描二维码 看视频报道

        【“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教师画像】

        1981年,郭秋维老师登上三尺讲台,开始了教师生涯,这一讲,就是37年。2003年,郭秋维任仙游县度尾镇埔尾小学校长,开始了15年不懈的科普教育。

    播种

        “他走的是羊肠小道,扛的是顶峰的旗。他就像在取经。”李仁明老师如是说。

        他是郭秋维一手带出来的年轻的科学教师。“一开始确实觉得很奇怪,觉得他是个异类,没有想到他其实很有前瞻性和洞察力,赶在大范围的政策出台前已经在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了。”李仁明谈起郭秋维大力推广科学课时忍不住笑了。

        同事们的不理解并不是郭秋维遇到的主要困难,更大的阻力来自家长们的质疑:科学课有用吗?

        作为一个农村小学里科学课的开拓者,郭秋维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这样的质疑,郭秋维选择埋头做下去。

        “还住在学校集体宿舍时,大概半夜三点钟我出去上厕所,看见郭老师的办公室灯还亮着。”同样,由郭秋维带上科学路的郭秋娟老师回忆起早年的情形时说:“他不会打字,就用一根指头一下一下地摁那个键盘,就这样敲下来。”在这样半夜埋首后,郭秋维第二天仍然是那个提前到校准时巡视科普角和生物角的校长。

        “我觉得培养科学素质是个大事情。因此,2003年当校长就开始做这件事。2006年国务院颁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讲到科学素养培养重点是青少年人群。我就觉得,如果在这方面下功夫,就会有发挥之地,也能培养出更好的学生,为社会作一点贡献。”

        就这样,在地处半山区的埔尾村,在一个规模小、设施差、没有图书室和实验室的小学,郭秋维走出了他科普事业的第一步。他将埔尾小学办成了福建省首批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学校,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他像一个取经人,从踽踽于漫漫长路到聚伴同行,“作为领头人,他带领着身边更多的教师,和他走上一样的路。”

        “一个好老师,尤其是在我们这种小地方有一个这样的好老师,意义是不一样的。”学生家长林先生给了郭老师很高的评价。他们很感谢郭老师让自家调皮的儿子变得懂事,也愿意去了解那些科学家的优秀品质。采访中谈起理想,犹带稚气的孩子们纷纷回答:“想做出电子音乐盒”“研究医学科技”“治理雾霾”“发明节水洗碗机”……科学课种下的一颗颗种子逐渐显现。

    坚持

        “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一个农村学校,能够几十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成为我们全省唯一的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仙游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建熙评价郭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时,把这句话说了两遍。

        作为大山里的老师,郭秋维能够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省唯一的中国首届“启功教师奖”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等荣誉并受聘义务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校外导师,确实令人钦佩。

        在整理郭秋维的成果及荣誉材料时,调研组整理出四个厚厚的档案盒纸质材料,十余个U盘的电子存档材料,列出目录多达417项。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潜心钻研业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创出一条适合农村基层学校科普发展的教育之路。课余时间,他带领学生实地长期观察文旦柚果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消灭虫害。学生们的《歼灭金龟有新招》不仅获得了省科技创新二等奖的好成绩,还切实为当地村民打赢了一场简易环保的消灭虫害之战。

        他编写了一本6万余字的“科普教材”《百项发明小故事》,编写完毕后,自掏腰包贴补了4000多元,印刷出5000册作为本校学生的免费校本教材,还有一些赠送给仙游很多中心小学的老师以及同学。

        “特别想和老师说,在培育学生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看着老师一年一年地变老,心里很难受。”郭老师的得意门生卢彩梅一说起老师就觉得心疼。她就读于华侨大学,学习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7年,她在郭老师指导下做的柚子杂交实验《降低蜜柚裂脐率的杂交方法探讨》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了二等奖。

        30余年讲台生涯,15年科普漫漫路,是坚持,是付出,是承诺。“不管做什么事,肯定有曲折。我只需要朝着这个方向,不管碰到什么困难,但一定会持续做下来,不会中断。”结束采访时,郭秋维笑道,语气平淡,却掷地有声。

        (本报通讯员 万雨欣 本报记者 高建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