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31日 星期二

    边治理 边污染

    ——云南杞麓湖陷生态环境保护困境

    作者: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31日 10版)

        5月初,清洁工正在打捞湖中的水葫芦。本报记者 张勇摄/光明图片

        5月初,被垃圾覆盖的中河入湖口。本报记者 张勇摄/光明图片

        7月19日,湖边沉淀沟渠垃圾遍地。本报记者 张勇摄/光明图片

        入湖口河面上漂浮着厚厚的一层糊状垃圾和蓝藻,如同覆盖着一块灰黑色的地毯,将河道盖得严严实实,看不到一丁点儿水面,只有距入湖口水闸50多米的河面才露出了浑浊的河水。漂满垃圾的河水穿过环湖公路下面的桥洞,与杞麓湖湖水汇合,河面上空弥漫着一股臭味。这是今年5月初记者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杞麓湖万家大沟河入湖口看到的情景。万家大沟河从一公里之外的通海县城延伸而来。在入湖口左侧岸上,立着一块河长公示牌,上面详细写着管理万家大沟河的责任人及其职责。

        在万家大沟河入湖口附近河堤右侧,是一排约百米长的截污沉淀沟渠,沟渠内的铁栅栏拦住了体积较大的垃圾,但流出的河水仍浑浊不堪,可见沟渠旁无人清理随处堆积的垃圾。入湖口旁有一个排灌站,河堤外的排管附近堆满垃圾,从排管口流入河道的是浑浊的污水。入湖口附近还有一个露天简易厕所,粪池紧挨入湖口,臭气袭人。在截污沉淀沟渠右侧,则是上千亩广阔平坦的农田,种满了绿油油的蔬菜。

        杞麓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湖泊面积37.26平方公里,蓄水量1.5126亿立方米。1991年杞麓湖TN指标出现超标并延续至今,特别是2008年起出现5年连旱,水位急剧下降,湖泊内源污染严重,挺水植物疯长,自然湖岸线消失,湖滨带功能弱化,入湖污染源种类多,污染负荷量大,“两污”的处理能力不足,缺乏清洁水源补充,水质逐渐恶化为劣Ⅴ类。

        在数百米之外的重要入湖河流中河,记者又看到相似的场景。入湖口河面情况一如万家大沟。黑稠的河水挤过两道拦垃圾的钢筋铁栅栏来到入湖口,在入湖口和环湖公路桥洞下面是一簇簇水葫芦,在桥洞另一侧的杞麓湖湖边,水葫芦成片疯长。在中河入湖口旁,也立着一块中河河长公示牌。在河道铁栅栏上方的水泥横柱上写着标语“中河河道生态治理项目”,似乎与黑稠的河面形成强烈反差。

        入湖河道污染触目惊心的同时,湖面上的污染治理也如火如荼。通海有关部门正在湖面上实施水上植物残体打捞项目,几台机械正在湖面上打捞水葫芦,在湖岸上堆积着打捞起来的水葫芦,已堆成四五米高的绿色小山包。在南岸环湖公路以内,已经建设了一部分湿地,但这些湿地并没有与入湖河流连为一体,对河水净化几乎没有作用。

        7月19日,记者再次探访杞麓湖,只见南岸湖边依然堆积着打捞起来的水葫芦,只是由绿色山包变成了黑色山包,在烈日下发出一股怪味。在中河和万家大沟的入湖口,河面上已经没有漂浮的垃圾和水葫芦,只是河水依然浑浊;万家大沟旁沟渠边依然垃圾遍地。

        “这条河已经脏了10多年了!这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在打捞垃圾,河里就没有垃圾了,但下大雨垃圾多就捞不完。”南岸万家村60岁的清洁工牛绍芳对记者说。他已在万家大沟打捞垃圾4年。

        据通海县河长制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兆春介绍,去年以来,通海县落实河段长责任制效果明显,许多过去难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14条主要入湖河道治理已有3条进场施工;截污治污工程正在实施第二期工程;农业高效节水灌溉1.1万亩正在建设;日处理1200吨的废弃菜叶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投产运行,减少施用化肥500吨;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将于12月前项目完工并试运行;总面积38.81平方公里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也正在建设之中;今年6月端午节期间全县又在杞麓湖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白行动”和“清河行动”。这些措施初见成效。据玉溪市河长制水质预警通报,今年1月至5月杞麓湖水质综合评价Ⅴ类,水质状况中度污染,水体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综合指数下降11.5%,水质有所好转。

        然而玉溪市河长制水质预警通报也表明,杞麓湖入湖河流的污染程度仍然十分严重,今年1月至5月杞麓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红旗河、中河、万家大沟、大新河、者湾河、白鱼沟、窑河的水质综合评价劣Ⅴ类,水质状况重度污染。这几条河均有河长。

        杞麓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质预警通报问题与记者现场所见污染情况完全吻合,Ⅴ类水的杞麓湖被劣Ⅴ类的河道污水所包围,而且杞麓湖入湖河道还存在边治理边污染、部分排污设施形同虚设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现在治理河道是治标不治本,城里的污水、农田里的污水都流到河里来,应该在河道上游建污水处理设施,不让污水流下来。”牛绍芳对入湖河流污染有自己的看法。

        “入湖河流河道短、没有长流水;过去铁路隧道建设影响了水源;环湖周边人口密集,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较多。”王兆春列举了一些客观原因。

        王兆春也坦率承认杞麓湖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目前县城只有一个污水处理厂,还不能完全处理县城的生活污水;环湖截污第二期工程近几个月才开工,将来建成后只能解决南岸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南岸有七八条河流因为进入河道的污水和垃圾太多,只能靠人工打捞垃圾,并在入湖口用钢筋铁闸阻断垃圾和部分污水,不让其流入杞麓湖,让河水回灌农田,但每年在雨季河水上涨时,都要开闸放河水进杞麓湖,对杞麓湖造成污染。这种不成功的治理办法已经实施了几十年。

        通海县河长制工作情况总结中也指出:“大部分河道均忽视了源头保洁,河道下游基本保洁到位,一到降雨天,上游大量的生活、生产垃圾往下游流淌,导致整条河道垃圾漂浮、下游清澈的水面一下变得污浊;仍有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表现为河岸两侧乱堆乱放生产垃圾、河道内清洗蔬菜现象仍然存在。”

        治理资金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因为项目计划投资大,截至目前到位上级补助资金仅625万元,资金缺口大,严重制约项目推进。

        “最根本的办法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少农业污水和垃圾。”王兆春说。据了解,通海县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人均耕地仅0.68亩,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高,而蔬菜种植收益较高,通海是全省最大的蔬菜种植县,全县蔬菜种植21万亩,每年产生废弃菜叶约38万吨,流域年施用化肥量在8.4万~11.2万吨,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占入湖污染总量的85%以上。

        一面是当地农民增收脱贫的蔬菜大产业,一面是亟待拯救的母亲湖,通海人民似乎面临两难选择。然而,云南省正在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包括杞麓湖在内的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的保护治理成为重中之重。

        在杞麓湖南岸的一块巨石上,写着“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大字。然而要真正建成湿地公园,要让入湖河流的清清河水流入湖中,还杞麓湖清秀美丽容颜,通海还需要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支持与行动。

        (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