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载无惧风浪,十五载护卫海疆。海口舰的首批舰员见证了海口舰一步步成长为享誉中外的“中华神盾”。“如果把海口舰比作一座大厦,那老舰员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调入海口舰时,副对空长郭学辉就感受到了舰上首批舰员的独特魅力。在这群“奠基石”般的功臣们眼中,海口舰是什么样的?
“从前吃饭,我们都蹲在甲板上,身边全是水但洗澡却没水。”作为海口舰首批舰员,主炮班班长李明和战友们经历了从老式护卫舰到初步具有现代作战能力的导弹护卫舰,再到能与世界主流战舰一较高下的导弹驱逐舰的种种变化。但这一份身为海口舰一员的自豪感,15年来始终不曾改变。
作为海口舰首批舰员中的一员,柴油机班班长王东从队伍组建的那一天就感到无比自豪,执行首批、第10批、第27批亚丁湾护航、多国海上联演、紧急搜救等任务,航迹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总航程达34万多海里,历尽十几年的磨炼。王东认为,海口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平台,是展我军威、扬我国威的最佳名片。
从上舰的那天起,舰员们常年与海为伍、与舰为伴,生活在狭小的住舱里,伴随机器的轰鸣和海浪的颠簸,他们见证了航母等大批新装备入列、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援助、亚丁湾护航常态化,也见证了人民海军一步步从近海走向大洋,从浅蓝迈向深蓝。
2008年12月26日,在举国瞩目中,首批护航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首次护航的难度不言而喻,“当时淡水保障十分困难,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首批舰员、舱段区队长邹雷回忆,为了节约用水,许多同志理了光头,购买了一次性纸内裤。为了减轻供水压力,舰上实行定时供水,还将洗脸水收集起来进行扫除。“洗澡是一个奢侈项目”,邹雷认为洗澡更像在打仗,而如今,在舰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拧开水龙头都有淡化的海水。“现在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这是从前不敢想象的。”邹雷笑着说。
“第一次护航要想打个电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东清楚记得时任支队参谋长胡伟华给机电部门几名老班长的奖励,是让他们去报房打个简短的越洋电话。过春节时舰上专门设置了亲情电话,打电话需要排队,每人只有三分钟。“好不容易轮到我,结果电话无人接听,很是伤感。”昔日的淡淡愁绪如今也化作对日益强大的舰艇的自豪,王东说:“现在越洋亲情电话可以随时拨打,再也不用为打电话而发愁。”但对老士官而言,电话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让家人知晓自己平安,勿念。
首批舰员、指控班班长兼技师周文明印象最深刻的是从前吃到新鲜水果蔬菜是一种奢望,尤其是首次护航后勤补给能力有限,出海半个月就没有新鲜蔬菜了,到了亚丁湾,靠商船从国内捎带来的蔬菜都已腐烂了一部分。15年后的今天,后勤补给已更加具有针对性。“每靠港一次就补给一次,天天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周文明说。
首批舰员、燃气轮机技师周帅记得,海口舰入列时使用的很多装备,仅控制面板上的各种按键就看得眼花缭乱,而如今已完全实现荧屏化、数字化。“这一刻来之不易。”周帅感慨颇深地说,现在舰艇的装备出了问题,只需一个电话,就能组织专家远程会诊,第一时间予以解决。
“现在我们的国产雷达自动化程度更高,故障率更低。”首批舰员、电子对抗技师吴斌如数家珍。国产化器件合格率高、性能好、使用寿命强,这也让王东倍感自豪,他说:“如今电子元器件等备品备件完全自主生产,即使在远海大洋,我们也不用担心。”
这些点滴变化,是海军转型建设的缩影,更是国家发展壮大的缩影。首批舰员、现任舰长樊继功告诉记者,组建15年来,虽然形势任务在不断发展变化,海口舰舰员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忠诚使命向深蓝的海上先锋”的目标一直激励着全体舰员共同奋进,“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精武强能、英勇善战”的舰训在一代代海口舰舰员中传承延续,成为海口舰铸就“深蓝先锋”的主龙骨。
“身为海口舰的一员,我每天都感到很自豪。”首批舰员、舰空导弹区队长李卫华相信,以后还有更多的15年,海口舰将在强军目标的引领下,为建设海洋强国乘风破浪前行。
(本报记者 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