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沈小芳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一直非常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最近她又对各种饮食书籍产生了浓厚兴趣,喜欢照着书本上的介绍做可口的菜肴。在村委上班的女儿沈燕笑着说,母亲是越老越爱学习了,这都是得益于村里开的图书馆。
“以前去书店要跑县城。自从家门口有了个360平方米的图书馆,一万五千册图书,就可以天天来看了。原来我喜欢读小说、故事传奇,现在全民讲健身,我就专门选健身养生类书籍看,我还带着孙女来看呢。”沈小芳笑着说,除了有书看,每周二到周四的下午,图书馆管理员都会安排放电影。
村里有了图书馆后,大家打牌赌博的少了,学习科技知识的多了,这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而且也成了村民的“精神家园”和“致富充电站”。
沈小芳所在的浙江省德清县钟管镇蠡山村,是春秋时期越国文臣范蠡与西施的归隐地,有着“耕读传家”的纯朴民风。去年5月,经过镇村重新设计翻修,村委会把向南150米处的一幢老房子改造成全县东部的首个民俗图书馆,也是继莫干山民国图书馆之后,德清县第二家开放运行的乡村特色图书馆。
乡村阅读是文化建设工程的短板。早在2010年,德清就启动了农村文化书屋建设,已实现了14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的全覆盖。随后的文化礼堂借助自身的人气集中优势,不断提高农家书屋的流通量。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是给德清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全民阅读新气象带来了动力。今年以来,德清与正在开展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相结合,进一步为当地村民和外地游客提供公共阅读和文化休闲等特色服务,推动各种读书活动在乡村中蓬勃发展。而乡村建立图书特色分馆,就是促进农家书屋升级,打造“书香德清、全域阅读”的一个有效载体。
德清的乡村特色图书分馆建设,或庄重,或轻盈,风格有别、个性不一,处处透着德清乡村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情怀。
在乾元镇余不弄的文化街区内,今年4月开馆的国学图书馆——修吉堂,是利用德清书香门第徐家的老宅改建而成。说它是图书馆,其实更像是旧书院,移步庭院,宽敞明亮又不失幽静雅致。透过木质窗棂,一排排整齐摆放的书籍仿佛是引导文明的阶梯,无声地传递着力量。
乾元镇党委委员戴吉强介绍,乾元镇正致力于“书香小镇”品牌的塑造,而这幢德清县所有特色分馆中面积最大、投资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图书馆,将和余不弄文化街区一起,成为读者、游客了解德清历史,学习国学文化的重要场所。
据介绍,图书馆开馆以来,已经有包括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前所长陆建德在内的多位名人都在这里开展了国学讲座。暑假组织孩子开讲国学课的修吉堂馆长朱炜说,既然是国学图书馆,除了实体书籍,还要多举办国学讲堂及读书活动,收集和保存好地方文献,引导市民感受国学魅力,传承传统文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防风传说”是下渚湖街道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下渚湖湿地图书馆的开馆,为拥有国家级湿地景区的下渚湖又添一道新风景。该馆馆长沈建淑介绍,分馆除具有藏书、阅读、休闲等功能外,重点结合下渚湖的特色文化,与县妇联、团县委等开展活动,努力把分馆特色活动办“活”,通过活动吸引游客和周边村民积极参与,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与县城同等的文化服务,进而营造书香满街的浓郁氛围。
乡村图书特色分馆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文明、促进了乡村振兴。“这两年来,民国图书馆对全镇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尤其是文化底蕴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莫干山镇旅游办工作人员费莉君告诉记者,镇上不少民宿在设计装修时,都会在这里寻找民国风情历史、藏书、老照片等,以此凸显民宿的文化内涵。此外,民国图书馆还时常组织发起“走读德清”乡土阅读活动,激励青少年了解和传承家乡文化。
德清县有关领导表示,两年前县图书馆新馆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后,德清县就积极构建以县图书馆服务为基础、以镇街道特色分馆为主线的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并积极推进特色分馆建设,如今已有三分之一的镇街道完成开馆,不仅带动了村文化礼堂图书室、农家书屋的升级,推动了文化惠民的深入展开,而且也助推了书香成为乡村振兴新力量的理念根植。
(本报通讯员 王力中 本报记者 严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