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非洲国家是患难之交,患难之交不能忘。”相似的历史遭遇,相近的奋斗历程,相同的发展任务,把中非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中非之间的深切友谊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中非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天然的同盟军,真正的一家亲。
距离9月将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只有几周时间了,为配合北京峰会,充分发挥中非民间组织作用,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促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中非民间论坛于7月23日至2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民间组织代表以“凝聚民间力量、促进中非友好互信”为主题,共同探讨进一步推进中非民间友好合作。
创办于2011年的中非民间论坛,旨在践行“增进民间友好、促进务实合作、推动世界和平”的中非民间友好三原则,至今已分别在肯尼亚内罗毕、中国苏州、苏丹喀土穆、中国义乌成功举办四届论坛,并从第二届开始正式成为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的机制化配套活动。
为中非民间友好注入时代意义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是非洲兄弟在国际场合为我们仗义执言,把中国“抬进”联合国;中国人民重情重义,二十世纪的坦赞铁路,二十一世纪的亚吉铁路、蒙内铁路,不断铸就着中非兄弟情谊的丰碑。进入新时代,中非民间友好不断显示出时代意义。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孙家正在论坛上表示,要把中非人民世代友好放在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加以思考,谋划好中非民间友好合作的大文章。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世界格局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之间的团结合作具有世界性、全局性的意义。中非24亿人民携手合作,不仅将推动中非各自的发展,而且将有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有力改变世界的发展格局。包括民间组织在内的中非民间力量应该携起手来,从中非合作的大局出发,从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出发,更加自觉地回应广大民众的愿望和诉求,更加有力地凝聚民间共识的力量,为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你输我赢的外交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已经认识到,真正的发展是关乎人民的发展,我们作为各国的领导人,责任就是为人民能够参与发展,并且在发展中取得成功,提供路径和机会。”塞舌尔副总统、人民党主席文森特·梅里顿在论坛开幕式上阐述了中非民间合作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当人民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团结起来,他们将拥有巨大的能量和潜力。
中非民间合作硕果累累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并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鲜明地提出了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五大支柱”和“十大合作计划”,为中非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河有源泉水才深”,正如这句非洲谚语所说,多年来,在深厚的中非友谊滋养下,中非民间交流硕果累累。
刚果(布)总理克莱芒·穆安巴表示:“中国不仅重视同非洲各国政府间建立友好关系,同时也非常重视非中民间的交流合作,民间交流合作成为非中友好关系的重要支柱之一。”博茨瓦纳基金会会长马西莲也认为,近年来中非合作的务实性明显提高,在技术转让、能力建设和伙伴关系建设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成果,她认为,未来双方的民间组织需要有更多的参与和合作,需要加大经验交流的力度。
作为此次论坛的成果,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24日对外发布了《中非民间友好伙伴计划(2018—2020)》,宣布了30项中国民间未来三年将要实施的对非民间合作项目,包括民生合作和捐赠救助、能力建设和人才交流、促进发展、文化交流、建立交流机制五个方面。其中,中国扶贫基金会将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开展“微笑儿童”学校供餐项目和洁净饮水项目,在埃塞开展妇女培训项目,在苏丹开展教学器材和卫生用品捐赠,在乌干达开展难民援助项目;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则将在非洲开展“一带一路·光明行”行动,为当地困难群众进行白内障免费治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继续开展希望工程走进非洲项目,目前已经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纳米比亚、卢旺达、布隆迪五国援建希望小学23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非合作向来注重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此次公布的伙伴计划框架下,中国法学会将推动中非联合仲裁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推动中非法律院校、法学研究机构在非联合共建中非法律联合研究中心和中非法律联合培训基地;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开展“中非携手与爱同行”项目,资助2~5个国家,用于青少年生殖健康、艾滋病防治和孕产妇保健项目;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开展与非洲国家合作,未来三年在电子信息、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领域为非洲国家培养300名高级人才;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与联合国环境署、教科文组织、世界粮农组织等组织合作,在非洲开展雨水利用、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的人员培训和技术咨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赞比亚有关机构开展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合作,援助赞比亚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培训当地技能人才……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未来中非民间交流合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中非人民充满期待。
(本报成都7月24日电 本报记者 李曾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