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今年第10号台风“安比”再度直接登陆上海,引起了中央气象台的高度关注。同时,巴士海峡那边又生成了热带低压。此外,在海上也出现了非常复杂的现象,台风“山神”停编后再度“复活”,将再次登陆我国。
那么,台风“山神”是如何复活的?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高拴柱做了详细介绍。
初期互旋,在南海狂奔
7月中旬,菲律宾以东海域出现了两个热带扰动,一个是今年第9号台风“山神”前身,一个是今年第10号台风“安比”前身。两个扰动初生时彼此接近,互相争夺水汽,致发展迟缓。不过,“山神”前身依然持续吸收着西北太平洋温暖海水供给的能量,螺旋性渐增,呈现热带气旋雏形。
7月16日14时,这股扰动加强为热带低压;17日5时移入南海,8时正式命名为台风“山神”(热带风暴级)。此后,这个块头小、强度较弱的“山神”开启加速模式,以每小时40千米的超快速度一路偏西狂奔,直奔海南,并于18日4时50分登陆海南万宁,给海南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中到大雨。这让“山神”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海南速度最快的台风。这个移速差不多是一般台风的两倍左右,在南海风暴中甚为罕见。
此后,“山神”向西穿越海南岛,由于其移速甚快,海南地形对台风结构的破坏大大减轻,最终“山神”只稍减弱至热带风暴下限强度,在中午前移入北部湾。虽减速至每小时20千米,但“山神”继续逼近越南,且于北部湾吸收炎热海水能量重整旗鼓。最终“山神”在19日凌晨登陆越南。已经完成两次登陆的它向西移入内陆,在多地引发强降雨并导致河流和湖泊水位暴涨的同时,迅速减弱为热带低压。
一般来说,陆地上并不具备高温、高湿环境,强大的摩擦力会加速台风消散,更何况是山势险峻、地形崎岖的中南半岛。此后,“山神”呈消亡之态,并于7月20日在东亚多个国家和地区气象机构那里正式“盖章”为“在老挝减弱消散”。
季风助山神“复活”
然而,台风“山神”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意外的“策划者”之一就是近期甚为活跃的西南季风。它源源不断地为“山神”的残留云系供应水汽,这让云系虽处陆地上空,但仍得以保持其螺旋性。带着这“一口气”,“山神”在赤道辐合带北侧的偏东风推动下,先于7月19日至20日缓慢西移,徘徊在老挝、越南北部并为当地带来持续暴雨,后于21日改受赤道辐合带南侧的偏西风引领,绕了半圈掉头转向东移。经受住多日“折腾”,“山神”残留云系最终在21日下午从越南重回北部湾。受此影响,半个小时后,涠洲岛上空乌云翻滚,附近海面大雨倾盆。
西南季风持续为“山神”残留云系输送水汽的行为虽然很“义气”,但到底比不上北部湾高达30摄氏度的温暖海水。这让云系得以重新组织,重建其低层环流中心和深层对流。于是,在“盖章”消散的一天后,多个国家和地区气象部门于7月21日把“山神”的残余低压重新升级为热带低压。而这个热带低压于7月22日夜间擦过海南岛西岸后,在北部湾北部加强为热带风暴。
延伸阅读
历史上那些“复活”的台风
“山神”复活的故事,在台风史上绝非个例。
2014年6月15日16时左右,当年第7号台风“海贝思”在广东省汕头市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此后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眼见“海贝思”的生命已经结束,但17日一早,其残余环流移入东海海面,并于当日14时于东海中部海面再次发展为热带风暴。此外,2000年第22号台风“温比亚”、2009年第17号台风“芭玛”,均有残余环流“复活”为热带风暴的历史。
“山神”的“复活”,是持续向西行进过程中两次登陆后调转180度完成的,而“海贝思”的“复活”,是向东北方向画了一道弧线后完成的,其中有受到活跃的西南季风等系统的协助,也有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下的高空气流引导,但是不管哪一种,减弱了的台风都有可能在重新进入适宜它生长的高温、高湿环境后,“死而复生”。
有些台风不仅“死而复生”,还二次登陆。1991年第19号台风“纳德”不仅路径飘忽不定、在南海上转了4个大弯,而且在17天内两次登陆我国;1986年的第16号台风“韦恩”,在登陆我国台湾岛之后,曾一度减弱为热带低压,其后又“死而复生”,再次以台风身份登陆雷州半岛。
(本报记者 袁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