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7月12日,C919大型客机102架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历经1小时46分的飞行,平稳降落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顺利完成首次空中远距离转场飞行。这意味着C919大型客机项目进入密集研发试飞新阶段。
6月26日,“复兴号”动车组上线运营满1周年,累计发送旅客413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座率达到97.6%。京沪高铁上的“复兴号”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树立了新标杆。
6月12日,经过近4天的海上航行,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完成首次试航。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大飞机,被誉为现代制造业的一颗明珠,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实力。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成为我国航空工业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经过10年磨砺,在老专家的帮助和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年轻设计师、工程师成长起来,在国家综合实力保障和创新观念的转变下,我国民机产业迎来了春天。
40年改革开放,40年岁月峥嵘。
从总量规模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据世界银行统计,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大体相当于美国、德国、日本的总和;
从产业体系看,我国制造业已经覆盖了国际标准行业中制造业大类所涉及的24个行业组、71个行业和137个子行业,成为全球制造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
从产业结构看,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和绿色发展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53%和51%;
从质量效益看,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逐年上升,2017年达93.7%,产品满意度水平明显提高;
从技术水平看,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1.75万亿元,居世界第2位,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铁、核电、通信设备等走出国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发展模式加速变革,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速迈向制造强国
无须土壤,几台水箱和一瓶营养液即可打造“家庭农场”;手掌大小的机器人也有“洪荒之力”,智能搬运“庞然大物”;与30多种语言实时互译,人工智能让你轻松追逐“诗和远方”……5月底,在安徽合肥举行的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一批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企业利润增幅等达到近年最好水平。消费品行业中,约5000种产品实现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从“贴牌”到“品牌”,从“制造”到“创造”,中国制造正实现历史性跨越,向制造强国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面临周边国家低成本竞争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夹击下,我国制造业规模仍然保持世界第一,而且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大幅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智能化、定制化、绿色化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让中国制造在前沿科技、高端装备等领域竞争优势显著增强。水电、特高压等一批高端装备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北斗系统、超级计算机等领先全球。由我国自主创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高铁更是领先世界的中国动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正与制造业日益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扩大开放,是新时代大国制造的底气与自信。走过长时期工业化进程,中国制造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联合国公布的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完备的产业链条、适应全球标准的品质保障体系、一批核心技术突破,为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打下坚实基础。面向未来,中国有底气有信心在扩大开放中找准价值链新坐标。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何映昆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在不断的开放与创新中,中国制造拥有了面向世界的海量供应能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征程中,面临新工业革命机遇,更需敞开怀抱,在开放包容中实现质量、效益、动力变革,增强竞争力,迈向制造强国。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
“预计10年内,纯电动汽车将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可以进行人脸识别、语音对话,甚至还有寻找周围好友等社交功能。”吉利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说,未来汽车的应用软件一定会比手机更丰富。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加大科技投入,发扬科学精神,不断累积基础数据,突破技术瓶颈,培养研发人才,提高研发能力,从根本上掌控核心科技。”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
核心技术是中国制造发展的最大命门,必须抓在自己手里,才不会受制于人,这是根本上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筑牢发展根基的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井喷而发,创新成为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苗圩表示,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必须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企业创新力充分涌动,并保护好科技创新成果,最大化形成科技创新合力,加快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开放发展、互利共赢,也要深深牢记,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依靠自力更生。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实践证明,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让创新真正成为第一动力,中国制造必将加快迈向中高端,全球竞争力必将大幅提升。
(本报记者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