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22日 星期日

    展示长江流域文化之美

    作者:本报记者 訾谦 周洪双 周艺珣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22日 02版)

        扫一扫看相关视频报道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48岁的和桂全住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的一座小镇里,是家族里东巴传统手工艺品的第4代传承人。

        镇上小路蜿蜒,镇子后面伫立着壮丽的玉龙雪山。离他家不远的丽江非遗产业示范园——非遗纳街上,有一间属于他的手工艺品作坊。他在那里制作东巴鼓和东巴画。

        谈起东巴文化,他眉飞色舞,除了质材上有细微的改进,他画的东巴图、做的东巴鼓,与先辈们的没有任何差别。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诠释了纳西民族的特点:勤劳、坚韧、智慧、仁慈。

        “随着旅游的兴起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充满兴趣。”和桂全说。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在“长江第一湾”边上生活的和桂全,是这一理念的直接受益人。“近几年,丽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十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表示,“要把长江流域的文化之美展示出来。”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云南有56人入选。“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要让这些手工艺人过得更好更有尊严,把民族文化完好地传承下去。”丽江常务副市长木宗根说。

        如今在丽江,慕名而来的游客集聚非遗纳街。“这里有近百位非遗传承人、手工美术大师和手工匠人,我们免费帮助他们开店,就是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非遗纳街项目总经理代东表示,“除了东巴画、东巴鼓,这里还有乌铜走银、剑川木雕、制银器等云南传统技艺。”

        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和桂全的收入较之前翻了好几番。“既能传承民族文化、延续地方文脉,又能增加群众收入、促进脱贫致富,‘长江第一湾’的生态致富路会越走越坚实。”和桂全说。

        (本报丽江7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訾谦 周洪双 周艺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