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22日 星期日

    互启共进中的油画探索

    作者:陈学军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22日 09版)

        我的第一堂美术课(油画) 李罗

        八月(油画) 张文平

        塬上系列——赤土(油画) 黄胜贤

        阳光正浓(油画) 王坤青

        开海(油画) 张西

        钢厂车间(油画) 时卫平

        【艺境观象】

        油画艺术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进入中国也有百年,经由五代人的研习积累,目前从事油画创作的人群之大、绘画边界之广前所未有,从写实到抽象,从古典到当代无不涉猎,经历百年的探索,中国油画没有偏离“文以载道”的大格局,始终以东方文化之“心象、真像、意象(抽象)”的哲学内核为主旨。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一直以来以提高学术水平,提升审美质量为己任,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突破美术创作“有高原缺高峰,有数量缺质量”的现实瓶颈。从2015年至2017年,中国美协举办了三届中国油画展,分别以“心象”——当代中国油画的表现性研究,“真像”——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的新发展研究,“抽象”——当代中国油画的非具象性研究,进行深度梳理与作品展示。近日举办的“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作品展”,是对前三届展览学术成果的延伸与总结。展览通过多角度梳理,分阶段实施,总体关注,局部深化,对接历史,推举新秀大胆创新,推动成熟画家深入思考。北京主展,全国多省市巡展的模式,调动了全社会的油画家积极参与,理论家深入关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第四阶段的进京汇报展,此展分为中国美术馆和中国油画院美术馆两个展区,前者从“心象”“真像”“抽象”前三个阶段的展览入选作品中评选出187件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后者特邀成熟艺术家的新作集中呈现,并作深入研讨与总结。

        中国油画家在油画语言的造型、色彩以及表现形态方面不但重视油画媒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也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化创造因素的民族油画表现体系。写实、表现、抽象是中国油画艺术语言探索系统的三大宗。绘画艺术就大的特征而论,即具象与抽象,或在此两端之间交融碰撞、延展生发,无穷变化。由于东西方的人文气质与哲学思路不同,中国画家往往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画面境界,作品偏于写意;而西方画家在具象与抽象的两极探求中寻找画面的表现力,总体倾向于写实。在文化多元互鉴的今天,中国油画完成了从写实到写意再到抽象的绘画全貌,也形成了当下中国油画创作中三者互启共进的学术格局与丰富的创作活力。

        “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作品展”让观者看到我们的时代不乏优秀的油画艺术家,他们以丰沛的才情与独特的视角在记录、反映时代面貌的同时,延展了油画创作的广度。《八月》《开海》《钢厂车间》《收获时光》《饱餐》《塬上系列——赤土》《厚土》等作品皆反映了劳动者的精神风采。其中,张文平的作品《八月》描绘了人们田间收获的场景,画面中的人物错落有致,笔触的虚实拉开了环境的主次和远近,营造出和谐、欢乐的氛围;同样表现收获喜悦的还有黄胜贤的作品《塬上系列——赤土》,画家将视角聚焦于一人,自然而不失准确的肢体动态和表情将画中人物疲惫中带有欣喜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的第一堂美术课》《温暖的太阳》《七月》《和谐二胎》等作品传达出画家对所处时代与现实的热爱与关注。李罗的作品《我的第一堂美术课》表现了山村学校里的课堂一景,画面右侧的美术老师正在黑板上示范着公鸡的画法,左侧的学生聚精会神,表情各异,有的在纸上写写画画,有的专注于黑板内容,还有的干脆站起身来临摹老师的作品,这些细节的刻画无疑来自画家最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记忆;杨达振的作品《和谐二胎》采用竖构图的方式,将母子三人容于画布之上,上方窗外的风景将观者的视线拉向远方,拓展了画面的意义和层次。

        在表现性油画的入选作品中,《时光》《金秋》《泉》等作品在艺术表达上反映了画家创作的诚意与质朴。《前方》《服饰》等作品让我们看到中国的表现性油画完全不同于西方的表现主义,而是在其深处与中国的大写意精神自然融合。在抽象绘画作品中,孟禄丁的作品《元速》以细密的线条排列,突出画面的张力与速度感;顾黎明的作品《山水赋》则在明快的色彩对比中融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写意精神,突显出中国“形而上者是为道”的超然境界。总之,当前中国的油画创作充满生机。进入新时代,中国油画必然以文质兼优,丰盛饱满的创造力来承载中国精神、中国情怀与中国审美,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位中国油画家的新使命。

        在物质丰沛、文艺繁荣的今天,社会更需要精神文明的新进步,和与大国发展相匹配的美术创作新水平。油画艺术这一非物质的精神活动需要有学术的高质量与审美的高境界来承载,艺术语言只有达到了尽精微的深度才有可能表现出致广大的感染力。当下的中国油画已经从过去较为狭窄、单一的表现形态发展出极为丰富的语言特色与形式跨度,也从过去的社会实用功能转向了艺术本体的审美功能,在古典精神的当代拓展、现实主义的中国情怀与绘画语言的中西融合上,切实地展示出时代的魅力。

        (作者:陈学军,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