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西山水相连,友好合作源远流长。两省区联合编制了《粤桂扶贫协作规划(2016-2020年)》,积极探索创新“县县、乡乡、村村和村企”等结对帮扶模式。深圳市10区和江门、湛江、茂名、肇庆市的16个县(市、区)所辖村镇与广西33个贫困县(石漠化片区县)所辖的82个贫困乡镇和106个贫困村进行了结对,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协作格局。
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桥马片区央律村,贫困户杨色永每天早出晚归,认真打理着自己两亩地里的苗木。杨色永告诉记者,地里种了1600多株花叶女贞球,一年下来至少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在央律村,为广东的企业供应苗木,因此走上脱贫路的贫困户不只杨色永一个。两省区共同发起“手牵手关爱行”公益活动,以市价收购广西贫困户自产农副产品,推出扶贫礼包销往广东经济发达地区,带动贫困户直接受益。
粤桂两省区以“项目带动”“业态培育”为抓手,推进旅游扶贫协作,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受益。两省区旅游部门与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组建立了立体化多方协作机制,达成“深圳共识”,共同制定了旅游扶贫协作工作计划;结成“南宁成果”,明确5类28个旅游扶贫协作实施项目;开展“肇庆行动”,形成两广各结对市县及旅游企业结对帮扶;发布“广州政策”,出台粤桂旅游扶贫协作优惠政策,83个景区面向广东籍游客推出门票减免政策。2017年,广西接待广东游客4929万人次,同比增长66.68%,“东客西送、带动扶贫”成效凸显。
李飞飞从小生活在百色市德保县都安乡凌虚村,她的母亲几年前便不知去向,父亲久卧病床,读小学的弟弟和80岁的奶奶需要照顾和赡养。德保县与深圳南山区共同投资1425万元打造了2799亩粤桂扶贫桑蚕产业园。在帮扶干部的“牵线”下,李飞飞成了海萍富民桑蚕专业合作社的一员,在这里她既是工人又是学员。在桑蚕园里每个月有1600元的打工收入,年底时还能获得合作社3500元的分红。截至今年3月,两省区共同组织135场扶贫劳务招聘会,举办培训班237期,培训1.8万多人次,其中贫困人口超过1.4万人次。
“培养一名学生,脱贫一个家庭。”广西中职、高职院校在广东优质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14个,选派广西大学6名教师或管理干部到华南理工大学进修和挂职锻炼,有56名本科生在华南理工大学学习;利用“广州助学金”增值部分实施公益项目,共资助贫困高中生750人、贫困职校生238人;选送学员至广州的优质中职学校跟岗学习,培训中职校长50名,提升了乡村中小学教师、校园长的专业化水平。
“感谢广东东莞市的帮扶,如今我们村家家户户统一立面装修,房前屋后有硬化路面了,学校、村委会都是新楼房了,村民正满怀信心全力脱贫奔小康。”广西河池天峨县纳直乡纳直村党支部书记罗凤兴说。2015年,广东东莞市帮扶么树屯、拉收屯,投入近200万元,实施了屯内区间硬化、新建沙石路等11个项目,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广西河池、百色等贫困山区,像这样在广东省帮扶下发生巨变的乡村还有很多。广东省筹集专项资金为百色市、河池市各县(市、区)兴建了医院、学校、公路、水电、科技生产基地等一批基础设施,帮助解决了群众饮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用电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广西还加强与广东省对接,鼓励、引导广东的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募集到的社会帮扶资金已达1.83亿元。
(本报记者 吴春燕 周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