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创新提案办理协商形式,推出“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系列全媒体联合直播访谈节目,市发改委、市文物局、市环保局等政府部门6位“一把手”走进直播间,就疏解整治促提升、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群众生产生活不便等社会关切问题,与11位政协委员就提案办理进行了“面对面”沟通对话。
北京市政协新闻发言人、副秘书长宗朋表示,这是北京市第一次将提案办理协商过程通过全媒体直播方式呈现出来。提办双方在镜头前“面对面”协商沟通,显示出了极大的魄力、勇气和自信。提案办理协商从“结果公开”到“过程公开”的探索,彰显了对协商民主建设、对老百姓知情明政、对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视。
以公开透明促理解
在今年召开的北京市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围绕北京市的中心工作深入调研,提出了千余件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提案。围绕这些提案的办理,北京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办理单位与政协委员之间的多角度多层次“协商”始终贯穿办理全过程,既推动了委员们履职能力的提升,又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但是,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些委员与承办单位的意见不一致。尤其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提案,承办单位办理了,有的建议被采纳和落实了,但百姓并没有多少获得感。
面对这样的困惑和疑虑,北京市创新提案办理协商形式,市政府办公厅与市政协提案委联手将提案办复协商过程搬上“荧屏”,通过北京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时间、首都之窗、千龙网、北京发布、北京市政协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直播提案办理协商过程。政协委员和“一把手”真诚平等的对话,既拉近了政府、政协与市民的距离,又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和理解。白景峰委员表示,此前提案者和承办单位沟通不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提案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形象。这次面对面协商的形式很有突破性,效果很好。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琛认为,此次直播活动以政协委员提案为切入点,就提案办理过程展开对话协商。政协委员既是问题提出者,又是答案提供者,既着眼于解决群众需求的“接地气”问题,也就前瞻性、专业性、实操性问题与“一把手”展开思想交锋,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对话交流、恳谈沟通、增进理解、凝聚共识的特征。
协商民主的有益探索
“北京提案办理协商面对面的创新尝试,并非事出偶然。”据宗朋介绍,应邀参加直播活动的11位政协委员,是从关注五大选题的100多位委员中选出来的代表。他们都是相关提案的提案人,对提案有深入的调研,提案质量过硬,对协商话题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想法。
在“提案办理面对面”节目平台上,除了6位“一把手”与11位政协委员外,普通市民和主持人也加入了对话阵营,现场讨论热烈。
每一场“面对面”直播现场,都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与网民现场互动。主持人选出有共性的话题,“一把手”现场解答。这些问题不仅问出了百姓的心声,更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同时也让市民更直观地了解到政府的工作内容和决策过程。
“提案面对面”节目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据初步统计,北京电视台每期节目直播收视率比同时段其他节目高35%;北京广播电台收听超过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网络浏览量1872万人次。网民“@不是我的菜”留言说,以前这类节目感觉“假”,有些“一把手”回答问题打官腔唱高调,这次感觉很接地气,直面问题,很诚恳。
从去年开始,北京展开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给北京的城市面貌带来巨大的变化,赢得了绝大多数市民的支持。与此同时,还有少数群众不太理解。第一位走进“直播间”与委员面对面的“一把手”、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坦承:“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政府不能唱独角戏,从政府的职责到企业的责任,到公民的意识都在疏整促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如何保证老百姓生活的便利?”刘东晖委员说,“以往都是书面提案,这次是现场说明提案、对话讨论协商,能不能说到百姓心坎上,准确反映社情民意,对我们是一次考验。”
五场全媒体访谈节目,不设剧情,没有剧本,没有彩排,现场直播,既有交流,也有“交锋”。在直播间,关于永定门的箭楼和瓮城到底要不要复建问题,三位委员的意见也不统一。“一把手”舒小峰表示:“文物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到底哪个摆在第一位,我们在提案办复中还要慎重征求各方意见综合考虑。”
直播之后,节目收获了来自各界的“点赞”。参与节目的“一把手”和政协委员都表示有压力。宋慰祖委员说:“有压力是好事,让我们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建言质量,真正做到提案提在点子上,建言建在关键处。”
宗朋表示,今后,北京市政协将继续探索和实践具有首都特色的委员履职方式和提案办理协商形式。
(本报记者 张景华 本报通讯员 张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