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
“我爸爸年轻的时候在中国学习过,我的哥哥姐姐也都来中国留过学。我一直喜欢石油工程专业,所以选择了咱们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季,来自也门的沙卫诗代表179名暑期毕业的留学生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典礼上发言,沙卫诗举家来中国学习的故事在现场多次被掌声打断。
像沙卫诗一样,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里,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上合组织成员国的300多名留学生,他们学习生活在美丽的青岛西海岸。
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2018年6月初,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期间,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珍珠特别兴奋。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习了四年石油工程,即将毕业的珍珠虽然面临着毕业论文答辩,但她还是申请到上合峰会上做个志愿者。
珍珠说她来中国读书、选择石油专业,源于她父亲,在哈萨克斯坦从事石油行业的父亲认为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来这里能学到很多。
珍珠没有汉语基础,她就给自己定下了紧张的学习时间表:每天6点钟起床,反复练习中文、学习专业课程,有时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经过努力,无论多么难的专业课,珍珠都没有“挂科”。本科毕业后珍珠顺利考上了研究生。
“在培养留学生方面,我们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的能源特色和优势,积极对接相关国家和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能源领域,吸引了大批留学生来到这里学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姚军介绍说,学校先后与“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中国-东盟教育培训联盟、中欧工程教育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等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格局。
利用优势学科培养国际人才
俄罗斯姑娘扎伊尔和她的两个哥哥来到中国,一起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习石油工程。吸引扎伊尔兄妹来学习的,是学校能源学科在中国乃至国际的学术地位和良好口碑。
“目前,学校有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工程5个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4个学科领域进入了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栾凤池介绍说,为了保证留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还从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对留学生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开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语教学模式和专业全英文授课教学体系;学校还设立了“一带一路”国际交流专项基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种子”基金和奖励基金,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联合培养和海外交流项目。
促进中外青年相通相融
“了解得越多,我就越被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吸引。”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留学的塔吉克斯坦学生艾明江说。
在这个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里,艾明江学京剧、品中国茶,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还将《论语》翻译成塔吉克语、英语和俄语,成了中塔文化传播的热心使者。
为了营造多元文化氛围,促进国际人文交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常举办暑期学校、中国石油大学日、世界一流大学日、国家日、国际文化节等校园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以文化为媒,促进中外青年学生在共同成长中相通相融。
“《论语》里我最喜欢这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艾明江说,他希望有更多的塔吉克斯坦大学生来中国留学,更多的中国大学生去塔吉克斯坦留学。艾明江在塔吉克斯坦当教师期间教过200多名学生,其中有40多名目前都在中国留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青年学生来此学习。正在读博士的俄罗斯留学生卡佳在中国建立了家庭,“中国的发展让世界瞩目,我留在中国,希望能为中俄的共同发展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这是卡佳的梦想,她也正在为这个梦想不断努力。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刘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