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手札】
清华大学2018级新生首批录取通知书从7月3日起开始寄送,这份新版通知书因独具设计感的微型3D二校门跃然纸上而备受关注。
年年岁岁,二校门见证了清华大学的百年沧桑与世纪传奇。把清华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放进录取通知书,不仅表达录取通知书本身具有的意义,体现出清华特色与风格,同时也是文创行业的一种新尝试。
新版录取通知书的设计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共同完成,参与此版录取通知书工艺设计团队的管玉磊是清华美院2018届硕士毕业生。本期我们邀请管玉磊介绍自己在参与设计该版录取通知书中的心得与感悟。
清华大学2018新版录取通知书最初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我偶然看到的一本立体书。翻开书页,各种场景、人物通过巧妙的折叠别插能够以立体形式出现,不仅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书中的氛围,生动的形象也让人十分惊喜。
研究生期间一直指导我的陈楠教授,在中国古文字艺术设计与文创衍生品的特许授权设计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我有幸参与了陈老师主持设计研发的立体贺卡项目,当时碰巧接触到了立体工艺的设计开发,为后来设计立体通知书积累了一些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了对文创产品开发的兴趣与方向,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经历成为这次设计录取通知书的一个重要契机。
把清华大学二校门放进录取通知书里的创意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原来的录取通知书需要在开学时返还学校,仅有一张纸质入学通知书留以纪念,而我们希望这份纪念更为厚重,充分在录取通知书里展示出它的内涵与意义;另一方面,二校门作为清华的经典建筑之一,曾是清华最早迎接新生学子的校门,用这样一种以古诉今的方式传达对新生的欢迎,既能在二校门中以小见大地表现出清华魅力,又能体现学校对新生诚挚的欢迎与期待。
清华大学2018新版录取通知书整体设计,是在几年前清华美院陈磊副教授设计的纸质录取通知书基础上的整体升级版设计。
新版录取通知书的设计,需要实现二校门与录取通知书功能、内容的保障和视觉上的平衡,以及后续使用体验的保证。
二校门立体纸模整体由30余件激光雕刻纸艺部件及上百个拼插结构手工拼制而成。用细绳固定三点,系于纸上且匿于纸中,可反复折叠,且不留痕迹。书页右边两端内附有磁贴,使通知书能够紧密闭合。内页中粘有四个紫底烫金花纹的置物角,用来存放入学时需上交的单页录取通知书。将需上交页取出,纸中透过光能看到“清华大学”字样,余下部分仍是一本完整的入学纪念证书,用以留存纪念。
为了保证录取通知书中信息的完整度,留给立体二校门的空间只有内页中间不到十厘米的空隙。在纸模的摆放位置上,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案才实现了视觉平衡:选取内页中部偏左的位置斜放二校门,可直观地感受到它的结构与层次;在二校门上多加一个固定点,保证打开录取通知书时不会太过松散。
立体二校门纸模需要水平的载体来维护纸模平直的线条形态,设计用纸的拉力保持通知书打开角度最大为180°,并且能够让纸模可以牢固附在通知书内页里,也延长了立体二校门纸模的使用寿命。
立体纸模的设计从设计稿到样品是由二维到三维的转化,涉及对折叠原理、拼接结构的认识与运用,还需要对建筑模型的还原有一定深度的了解。二校门从设计稿到纸模成型大概经过了不下百次的优化和改动,需要反复地试验和打磨,几乎每天都要解决一到两个结构问题。
先前纸模都是手工用刀沿着草图刻下来。研究出比较成熟的初代纸模之后,一些精细的设计就需要依靠机器切割来实现。我们找了很多家工厂,成品效果并不理想。在了解到激光雕刻工艺后,采取了适用雕刻纸张的二氧化碳雕刻工艺。随后发现激光灼伤纸板,纸板会失掉原本色调的问题,继而寻找大功率的雕刻机器,实现快速雕刻,同时确保纸张色泽还原二校门的原貌,这当中也做了无数的尝试及试验。
二校门上“清华园”的题字并不是镂空的,因此纸模需要采用半雕工艺来呈现。激光雕刻本身的宽度又使得复杂纹饰无法在原色中展示,因此我们简化处理了线条,最大程度保持二校门的整体美观。拼装过程中,由于对二校门的高度还原造成纸模结构复杂,且折叠过程中易发生结构变化、插件移位的问题,不具备批量化基础,继而重新设计结构,在还原度与合理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状态,并且改良拼装流程,最终实现在合理时间内完成拼装,也由此意识到生产效率与生产成本息息相关。
从设计概念至产品的转化过程,陈楠教授提醒我创意生成与创意生产是两种不同的思路。批量生产过程中,对工艺结构反复进行调试与优化,把生产效率和艺术效果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努力在实现最大还原度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这些思路及方法在开发立体通知书的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陈楠教授所言:设计解决问题,并且与生产及消费心理紧密相连。立体书并不是一项最新的设计方法,但其实很难量产实施,一直以来很少有人能将其实现在实战环节。
立体纸艺与录取通知书的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中我也体验到设计与创新的呈现效果能够带来的产品附加值远大于产品自身的价值。这次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设计,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大放异彩,不仅为学校带来阵阵喝彩,更为设计等相关领域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如今的录取通知书不仅仅是一纸通知,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个中国文创风向的转变或启示。
感谢我的导师韩美林先生与陈楠老师的指导;同时也感谢我的朋友王德龙,正是我们的紧密配合才得以让通知书设计提案落地。感谢提供各类技术和生产支持的工厂及员工,还要感谢清华大学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作者:管玉磊,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