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

    电商助力,河南博爱摘掉贫困帽

    作者:本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09日 10版)

        “以前担心辛辛苦苦种植的蔬菜卖不出去,现在担心种出来的蔬菜不够卖。”河南省博爱县孝敬镇的贫困户宋晓玉自从加入镇里的电商平台后,再也不担心销售问题了。孝敬镇将电商与蔬菜销售相结合,在网上打出了名气,蔬菜供不应求,带动贫困户打了个翻身仗。

        偏远贫困的寨豁乡小底村,通过网上卖樱桃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不仅摘掉了“贫困村”帽子,而且很多家庭盖了新房、买了轿车。

        以“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为引领,河南省博爱县打出了“支持电商、服务电商”的金字招牌,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电商扶贫提供全方位服务,探索出了“163”电商扶贫路径(1套电商扶贫生态体系,6种电商扶贫工作方法,3种电商扶贫工作机制),带动全县60%以上的贫困人口持续增收,摆脱了贫困。

        “县长”把人喊回来了,加大电商知识培训是关键。博爱县持续不断地在全县开展电商培训服务,开发年青一代的“最强大脑”,把部分返乡人员培育成电商新秀。

        “博爱县电商培训有两大特点。”博爱县县委书记张建介绍说,一是普及率高。由政府埋单的电商培训多轮次展开,实战性很强,“县长电商沙龙”“电商春晚”“博爱七贤系列产品争霸赛”“胡扯会儿”电商沙龙等高频次的电商活动层出不穷,电商实验室、电商实践基地、师带徒、网课等培训方式丰富多样。二是精准度高。根据贫困人口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技能水平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商实操、生产技能、特色种养和编织技术等定制式培训。电商扶贫培训基地专门为23个贫困村的电商扶贫带头人定制培训课程,有效提升了带头人的网销技能和带贫致富能力。

        “博爱怀姜”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分散种植和小家庭作坊式的产品加工,并未形成品牌。2015年开始,以电商为引领,博爱县深入整合怀姜资源,带动了前端种植、中间加工和后端销售等全链条的发展,整个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怀姜加工企业由3年前的1家发展到了23家,参与到怀姜产业发展各环节链条中的人口万人以上,怀姜制品全国市场占有率90%以上。目前,全县首个怀姜综合性园区——“怀姜创客公社”第一条生产线即将开启,将带领怀姜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博爱还是全国有名的菜区,每年外销蔬菜6.5亿公斤。为培育龙头,博爱县组建了蔬菜电商协会,由“领头羊”博爱源电商蔬菜合作社牵头,有效整合了培训、物流、种植、销售、电商平台等各种资源,大大提高了蔬菜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目前,全县仅在一亩田注册的农户就达4500人。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832户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除了直接利用电商实现销售,博爱还把电商利润分出来一部分,直接用于扶贫。今年端午节期间,“博爱七贤”公众号正式上线,通过公众号每成交一单,就有0.5%的金额进入爱心池,用于帮扶贫困户。

        目前,博爱县已经形成了电商协会和电商扶贫协会、怀姜产业协会、澡巾布协会等8个电商行业协会,仅从事分拣、包装、初级农产品生产等环节的贫困人口就达6000余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45%左右;博爱电商还与京东白条、蚂蚁金服等电商金融平台进行深度合作,累计为电商创业者发放贷款1.3亿元;该县同时还加强平台服务,引进了提供商标注册、金融服务、运营管理等业务的7家第三方服务公司,满足不同创业主体的经营发展需求。张建说:“电商助力,使博爱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进展顺利。”

        (本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