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
又是一个毕业季。
清华园东北角,青砖灰瓦的苏世民书院内,弥漫着毕业的欣喜和离别的惆怅。经过一年的跨文化交流、相互学习,这个7月,来自全球26个国家的126名青年学子将以“苏世民学者”的共同身份重新走向世界。
不只是苏世民学者项目,还有全球创新学院(GIX)双硕士学位项目、清华-深圳伯克利学院培养项目……近年来,清华大学积极加快全英文课程体系建设及升级,不断促进新的教学模式探索,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来华留学品牌,培养出一批关注世界、理解中国的高端人才。
关注全球问题,凸显中国视角
苏世民书院的课程体系由清华大学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杜克、牛津等世界名校的学术大师精心设计。每一门核心课程都由中国和国外知名教授共同授课,让学生们从多元化的视角,学习和了解作为未来发展所需熟知的领导力、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管理、国际关系、公共政策等领域的关键问题和分析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书院学生不仅关注全球问题,同时还学习中国历史文化。通过书院精心设计的“DeepDive”《中国社会实践》课程,学生们深入基层社区、知名企业、创新基地等不同实践情境,在交流体验中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
“我会讲全球最重大的经济话题,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讲来自中国的、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一些理解和做法。”作为主讲教师之一,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说,这与他以往讲给经管学院学生的有所不同,“我希望让学生学到两样东西:第一是国际视野,让他们知道在本国之外,还有其他解决类似社会问题的方法。比如政府怎么收税,中国有这样的办法,美国有那样的办法。第二,希望通过学习让他们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这不光是体制和政策,更是在它们背后文明的思路。比如怎么理解和谐,怎么理解冲突,怎么理解政府与个人的关系。让他们能够理解甚至部分地欣赏。”
关注全球问题,凸显中国视角。在清华,这已经成为不同院系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共识——在工业工程系,清华开设“全球制造”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针对生产制造国际化发展趋势,努力面向全球制造,推介中国制造,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培养了一批国际人才。在环境、信息、发展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关注热点的背景下,清华环境学院、计算机系、公管学院通过开设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与世界共同分享和交流中国在处理各领域复杂问题的经验,借此为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可供参考的路径。
“我们希望以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关注中国经验和中国视角,通过开设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探索全球问题的中国化解决路径,搭建中国与世界理解、共融的桥梁。”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学者中心执行主任张亦萌表示。
汇集中外师资,提升培养质量
培养高端人才,课程质量是关键。近年来,为确保全英文项目的培养质量,清华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整合国内外高水平师资力量,反复推敲、精心设置特色培养环节,强化了课程学习效果。
越来越多的业界大师走上讲台。清华通过聘任国外师资、邀请讲习教授、高访学者等途径积极引进国外高校知名学者,同时积极挖掘校内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专家等教师资源。清华国关系邀请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世界银行等顶级名校和著名国际组织教师和人员,组织开设英文系列讲座,使学生洞悉学科前沿发展动态。
中外学生融合的机制被不断探索。清华探索中外学生混班上课,营造课堂教学国际化环境,鼓励校内学生进入全英文课堂,促进中外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同时,积极促进本土国际化的发展,扩大全英文课程的受益面。在工业工程系等院系,还特别设置了中外学生混合实习的环节,提高了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特色教学环节日益丰富。清华建筑学院积极组织国际学生深入北京等历史名城的大街小巷,考察中国建筑史,了解各个时期中国建筑风格,使学生能够在设计中把握并融入中国元素。清华国关系借助项目创办了“大使论坛”,通过和各国驻华大使们的非正式交流,了解当前该国国际关系的相关问题。
融入中国体验,促进文化交流
今年5月,在首都高校龙舟锦标赛上,来自马来西亚、意大利、瑞典、美国、俄罗斯、韩国和菲律宾等8个国家、6个院系的10余名留学生组成的清华大学龙舟队留学生分队获得了留学生组400米项目冠军,这让这群身处异国他乡的学子们兴奋不已。
在清华,国际学生们不仅积极参加相关体育活动,还参与合唱比赛、深入到中国基层开展社会实践,在学习生活中一次次刷新着对中国的理解。
据介绍,丰富的中国体验是清华全英文项目吸引国际学生的亮点之一。为了让国际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直至认同中国,清华研究生院针对国际学生组织开设以“理解中国”为主题的系列特色课程,构成“中国概况课”课组。该课组目前包含17门课程,涵盖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环境、建筑、政府治理等方面。
此外,清华各院系也设计了多元化的中国体验活动,使全英文学位项目不仅成为国际学生来华提升学术水平的途径,也成为他们全面了解中国社会、感受清华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比如,清华计算机系为国际学生特别组织安排了茶文化、中国音乐、书法讲座等中国特色文化活动,并与法学院、经管学院合作组织学生登长城,举办中国音乐晚会等。公管学院结合学生学习需要安排学生赴各地开展考察,充分了解中国发展实践的成果、问题和挑战。
“可以说,全英文学位项目已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张亦萌表示。
(本报记者 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