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04日 星期三

    谭雪菲:只为孩子走出大山

    作者:本报记者 刘勇 本报通讯员 滕利明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04日 08版)

        扫描二维码 观看微视频

        【毕业季·留住感动】

        谭雪菲曾是辽宁省北票市北塔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今年4月的一天,校长找她谈话说,中心小学下伸教学点牛家店村小一名老师调到政府部门工作,学校希望她能过去当班主任。二话没说,谭雪菲扛起背包就来到了牛家店村小。

        牛家店村小是个袖珍小学,只有4个班级60多名学生。班主任除了管理班级,还需要担任全部学科的教学任务,包括体育、音乐。谭雪菲曾在这里做过校长,后来调到其他学校。这次“卷土重来”,她除了年龄大了几岁,职务也从原来的校长变成了班主任。

        孩子们不太习惯叫她谭老师,经常叫她谭校长,她笑着一次次地纠正孩子们:“咱们有校长,叫我谭老师。”

        谭雪菲出生在辽宁朝阳农村,12岁那年,父亲去世,姊妹兄弟6人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供弟弟读书,谭雪菲直到10岁才上学,苦难的童年,造就了谭雪菲不服输的性格,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名。虽然由于家庭困难,几次辍学打工,但是她还是在1990年考入了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

        1994年毕业后至今的24年间,谭雪菲一直在距离市区6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教学。虽然在村小工作,教学条件简陋,但是她任教班级的各项成绩一直是全市几百个平行班级的前几名。

        在农村小学,约半数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有一部分还是单亲留守儿童。谭雪菲会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孩子。她记得自己教过的每个孩子的名字和性格,见面还会像妈妈一样嘱咐学生:你开车要注意安全,从小就毛毛糙糙的。“知足了,孩子们至今也都念着我。”谭雪菲说,每当逢年过节,孩子们都忘不了给她送来祝福。

        谭雪菲的丈夫在乡村供销社工作。结婚没几年,供销社就解体了,丈夫下岗后一直在外面打工。她需要赡养80多岁的母亲和公婆。然而,只要学校和孩子们有需要,她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农村小学留不住人才,加之北塔镇地处偏僻,教师变动频繁,所以多年来,她一直充当教学“救火员”的角色,甚至一次次被“降级使用”。2017年年初,勿苏吐噜小学3年级班主任调走了,谭雪菲接手了这个换了三任班主任的班级。这个学校离家11公里,她每天还得提前一个小时到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级各项成绩都有了稳步提升。2017年暑期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中,谭雪菲任教的班级总成绩获得全市第三名。

        此次,回到牛家店村小,做二年级班主任,是谭雪菲再次临危受命。

        手心手背都是肉。虽然来到了牛家店村小,她还是惦记着勿苏吐噜小学的学生。放暑假前,她再次来到勿苏吐噜小学,利用午休时间看望孩子们。她一走进班级,孩子们先是一愣,然后迅速跑上来,抱住谭雪菲哭成一片。

        “老师,你回来吧,我们想你。”孩子们哭着说,谭雪菲流着眼泪把她精心挑选的礼物——英雄牌钢笔送给每位孩子。谭雪菲的儿子今年也参加了高考,她说,她当然希望儿子能考上大学,但她更希望所有她教过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刘勇 本报通讯员 滕利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